传统游戏:让快乐如此简单

“小皮球,香蕉梨,马兰花开二十一……”听到这首童谣,相信很多人都会回想起孩提时和同伴玩的各种游戏:跳皮筋、捉迷藏、跳房子、抽陀螺、踢毽子……这些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最流行的游戏让孩子们度过了快乐而幸福的童年时光 。而现在的小学生,课外时间则被上网、打电脑游戏等吸引着 。我市一些学校将传统游戏引进校园,孩子们的课外活动正一点点地丰富起来 。
走进学生课间
3月17日下午,中山路小学的大课间活动开始了 。操场上,几个孩子用粉笔在地上画“房子” 。房子由9个格子组成,每个格子里还写着数字,这是游戏“跳房子”的道具 。那边操场上也画了几个长30米左右的跑道,不过这不是用来比赛短跑的,而是“滚铁环”的赛道 。
“学生可以跳房子、滚铁环、踢毽子、跳皮筋……游戏很多 。”中山路小学副校长任立志介绍,从去年开始,学校就陆续推出了不同的传统体育游戏项目 。本学期开学伊始,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了传统游戏的调查,让孩子们采访长辈小时候都玩什么样的游戏、怎么玩 。“学校里二十多岁的年轻教师也不知道这些传统游戏,所以我们的调查对象必须是30岁以上的人 。根据孩子们调查的结果,我们将这些经典游戏进行推广,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学、一起玩,效果非常好,孩子们也喜欢 。”
在操场的一角,四(2)班的李博麟、李硕、谷津涛和崔金榜玩得正高兴 。“我们正在玩跳房子 。你看我们画的格子,沙包要扔到每一级的格中,单脚跳格,双脚落地,但落地时不能踩到格子的线上 。”“是不是女生玩跳房子的多呀?”“我们男生女生都喜欢玩,不过跳皮筋倒是女生玩的多一些 。”孩子们觉得,都是体育活动,只要喜欢玩就可以 。
任校长告诉采访人员,像老鹰抓小鸡、跳皮筋、丢手绢、跳房子、滚铁环等经典传统游戏学校都在推广,“这些游戏大部分都是群体游戏,讲究配合和规则 。孩子们通过玩这种群体游戏,可以更好地融入集体,培养德育、体能、智力和竞技意识,对孩子们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
留下快乐回忆
在过去,没有电脑、没有游戏机的时候,人们只能从身边寻找一些游戏的工具,泥巴、石子、绳子成了孩子们游戏的“宠儿” 。于是,便有了跳房子、拍方宝、滚铁环、翻花绳等简单、实用的游戏 。随着网络游戏等新奇玩意的出现,这些民间的传统游戏渐渐落入了“冰窖”,只有那些年长者,才对它们记忆深刻 。
在中山路小学孩子们进行的传统游戏调查中,跳绳、踢毽、跳房子、跳皮筋是六(3)班刘宏卓的姥姥小时候的“最爱”,滚铁环、弹玻璃球则是姥爷和伙伙伴们常玩的游戏 。“姥姥姥爷告诉我,那时他们根本没有玩具,但这些游戏让他们玩得很开心,所以印象很深,不仅教给我怎么玩,还给我画了一些示意图,说得可详细了 。”
采访人员在随机调查中遇到了40多岁的陈先生 。陈先生说,他小时候玩得最多的是滚铁环 。那时,凡是男孩的家里几乎都有铁环 。铁环用粗钢条围成,围得很圆,焊接均匀,被铁环钩磨得闪闪发亮,大小齐腿高,滚动起来,微微感到手里沉甸甸的 。“有这样一只铁环,让许多孩子羡慕得要命 。”
李女士也对小时候玩的这些游戏记得很清楚:“我们那时候的游戏多好玩啊,不管是课间还是放学后,踢毽子、跳绳、跳房子……三五成群,玩得可疯了 。”她回忆起小时候玩的各种游戏,不时地感叹那时的美好与快乐 。
采访人员在采访这些家长时发现,上世纪8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大多对孩提时代的课外活动有着美好的回忆 。他们都觉得,不应该让这些“好东西”成为一种回忆,而应该把它们请回来,给现在的孩子们一个快乐美好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