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剥苔小常识


宝宝的剥苔小常识

文章插图
有一个3岁的灵灵自从1岁起就患了哮喘病,经常会发病,他的面黄肌瘦,到医院去看病吃药就成了家常里的便饭 。灵灵妈发现宝宝不时有舌苔剥苔,尤其在发病时更明显,不知这是怎么回事,到底与疾病有何关系?是否要治疗呢?带着这些疑问去询问了有关医生 。
1. 什么叫剥苔?
正常人的舌背面有一层由丝状乳头组成的舌苔 。呈薄状色白 。当某种因素或疾病时在舌的背面部分丝状乳头暂时性消失,形成剥脱状,可呈菱形、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 。不少呈地图状,属于剥苔的一种类型,初发时呈小范围剥脱区,像无定形红斑,斑块边缘呈灰黄色,微高起,界限清晰,就像地图模型上蜿蜒的国界 。红斑区丝状乳头消失,但菌状乳头无改变 。
剥脱区范围逐渐扩大,向周围蔓延,外观似地图状,故称地图舌 。由于丝状乳头边剥脱,边修复,形状不断变化,好像不断“游走” 。有时修复后完全恢复正常,但可复发 。
2.什么原因会引起剥苔?
剥苔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 。最初认为是缺少某种B族维生素所致,但B族维生素缺少的儿童剥苔发生率并不比正常儿童高 。
一些过敏性疾病如哮喘儿童的剥苔发生率远比正常儿童高,所以认为是变态反应所致 。长期缺少锌及铁也会导致剥苔,据国内调查缺锌儿童中患剥苔者高达9.17% 。贫血及体弱的小儿剥苔的发生率也较高 。遗传因素也不容忽视,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检查116例剥苔小儿家属的舌苔发现有剥苔的占14.7% 。所以剥苔不是一种因素引起,而是多种多样的原因所致 。
3.剥苔对小儿有什么危害?
剥苔在小儿中较常见 。
在2--'4岁年龄的正常儿童中发生率较高、约1%--3% 。但在体弱儿童中发病率高达14.8%,复旦大学儿科医院调查170例剥苔儿童发现166例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占65.7%;有过敏性奥炎、哮喘、湿疹、尊麻疹、药物过敏史等43例,占25.3%;有询楼病、营养不良等营养障碍49例,占28.8% 。不爱吃蔬菜37例,大便秘结近半数 。可见剥苔儿童虽无大的痛苦,但常伴有易感冒、食欲差、面黄肌瘦、盗汗、夜惊、便秘及过敏症状 。
中医学认为舌苔的颜色、形态可以反映正邪的盛衰,病情的轻重 。舌苔有无也反映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当小儿舌苔剥脱时,说明小儿脾胃功能虚弱 。多数属于脾虚类型 。
4.对剥苔儿童如何防治?
由于造成剥并的原因很多,应针对原发疾病着手防治 。剥苔儿童中不少有不爱吃蔬菜的习惯,在动物实验中也证实长期不吃新鲜疏菜的家兔,舌多出现红干、剥苔,所以要多给孩子吃新鲜蔬菜和水巢 。此外对大便千、盗汗、口干的剥苔小儿应多吃一些养阴生津的食品,如小米、玉米、豆制品、牛奶、鸡蛋、鸭、鸽子、鱼、虾、瘦肉等 。不宜吃煎炸及熏烤食品,如油煎饼、烤羊肉串、油炸鸡翅、熏鱼等 。
应适量补充一些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应用中医气阴双补法有一定效果,如黄茂10克,太子参12克 。
麦冬10克 。白术10克,北沙参10克,山药12克,煎汤,每口服一剂 。
每3个月1个疗程 。食疗小儿更易接受,如取小米30克,山药及胡萝卜各50克 。将胡萝卜及山药切碎,与小米同煮成粥,调人少许白糖服用 。小米养阴,山药及胡萝卜健脾胃 。长期服用可改善胃肠吸收功能,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 。
【宝宝的剥苔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