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梅瓶:离天价还差多远( 二 )


元青花梅瓶:离天价还差多远

文章插图
【元青花梅瓶:离天价还差多远】
在国际上 , 霍布森和波普做为元青花研究的开拓者 , 功不可没 。鉴於这批元青花集中在中亚的土耳其、伊朗等地发现 , 鉴於历史和地理的局限 , 他们误以为这些东西是做为出口瓷流到了中亚 。结果引申出了错误的结论 , 而国内的专家学者们缺乏独立的探索研究 , 跟在他们的后面 , 把元青花当做出口商品瓷 , 只承认至正型元青花 , 认为元青花大部分都在国外 , 甚至认为民间基本没有元青花 。这是喜剧之后的一场悲剧 。外国学者的大胆开拓精神 , 引导他们发现并论证了元青花 , 而对中国国情的缺乏深入了解研究 , 又下错了结论 , 把这些流到中亚的元青花定为出口瓷 。引出了元青花都出口到国外 , 国内民间没有元青花的误解 。失之毫厘 , 差之千里 , 影响了国内人不敢承认和研究国内存在的元青花 , 以至国内不少专家们误以为元青花都到了国外 , 国内民间不可能有 。走进了误区 。
元青花的诞生带着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印记 , 并不仅仅表现在其颜色上 。目前存世并得到学界公认的元青花 , 以型大、胎厚、体重为主流 , 虽然偶有高足碗、梨型壶等小器 , 但整体上与宋代瓷器的精巧、轻灵形成鲜明反差 。此外 , 元青花的纹饰也带有异域色彩 , 是波斯文化、伊斯兰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的产物 。卷草纹、缠枝牡丹、缠枝莲等繁缛纹饰密集绘制于器物表面 , 与中国本土的图案有极大差别 。此类草花纹具有明显的波斯风格 , 如今仍广泛存在于西亚国家的装饰中 。
元青花梅瓶:离天价还差多远

文章插图
元青花胎为二元配方 , 增加胎土含铝成分和硬度 , 使之大件器物不易变型 。从断面和底足观察 , 元青花的胎有白色、欠白、灰白色 , 青花发色浓艳的胎一般较白 , 而小件器青花发色灰暗的一般胎多为灰白色 , 胎质普遍较粗并有细小的气孔或称之砂眼 , 这是胎泥淘炼不够精细所致 。多数器物底部露胎不施釉 , 而且采用垫砂支烧方法 , 烧成后有粘砂现象 , 有的胎土含铁量较高 , 露胎部位经烧结后呈氧化铁红色 , 俗称“火石红” 。一般器物足边不够规整 , 有弯曲现象 , 修坯不讲究 , 成型工艺粗糙 。碗坯中 心常常突起 , 俗称“脐”状 , 也有称“乳钉” , 实际是挖足后不加修整而留下的痕迹 。
我们对于元青花的研究和认识 , 还处在初级阶段 。人们常说的元青花主要是指元代晚期的至正青花 , 至正青花是元青花的杰出代表 , 但并不能涵盖整个元代青花瓷器 。
差不多所有的元青花研究著作 , 都会写上这个似乎金科玉律的鉴定特征 , 而仿制者也恰恰在这个特征上下了最 大的功夫 。“黑斑”当然是元青花瓷器的标志 , 更是明早期永乐、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征 , 尤其以宣德瓷器最为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