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家里的“黏人宝宝”


怎样对待家里的“黏人宝宝”

文章插图
如今不少妈妈是上班一族,每天早上去上班时,宝宝总会扯住妈妈的衣服不放手,一边喊"妈妈你不要去上班,在家陪宝宝",一边哭哭啼啼 。每当这时,妈妈心里总是酸酸的,不知如何是好 。不仅如此,有的宝宝似乎还特别黏妈妈,洗脸要妈妈洗,喝水要妈妈喂……只要妈妈在就不要其他人 。
认识宝宝的依恋心理
依恋是宝宝与特定对象之间的感情联结,依恋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4个阶段:
0-3个月的宝宝处于无差别的依恋阶段
【怎样对待家里的“黏人宝宝”】他还不认人,对谁的反应都一样,没有明显的偏爱 。
3-6个月的宝宝处于有差别的依恋阶段
他能够区别熟人和生人,对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排斥陌生人,对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阿姨等熟悉的看护者都有依恋 。
6个月-2岁的宝宝处于依恋对象单一化阶段
他能够把自己的主要看护者从熟人中辨别出来,并表现出强烈的依恋,当他们一离开就焦虑哭喊,这个依恋对象既有可能是父母,也可能是爷爷、奶奶、阿姨,谁与他朝朝暮暮在一起,他就依恋谁,并对陌生人开始防备、怯生 。
2岁以后的宝宝处于依恋对象伙伴化阶段
他发现自己的依恋对象只是暂时离开,不会抛弃自己,还把依恋对象变成自己的交往伙伴 。同样道理,这个"伙伴"就是自己朝夕相处的看护者,可能是父母,也可能是其他人 。
因此,2岁之前的宝宝"黏"妈妈是非常正常的,这种依恋感来自于强烈的安全需要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如果见不到妈妈,会认为妈妈永远不会回来了,所以宝宝会产生强烈的分离焦虑,内心非常恐惧 。这时妈妈千万不要强行推开宝宝,而是要给予宝宝足够的爱,这样他才会建立起安全感,再大一些的时候才有勇气和胆量去探索外部的世界 。
依恋可以分为"安全的依恋"和"不安全的依恋"
依恋是指宝宝对某个或某些人特别亲近而不愿意离去的情绪,可以分为"安全的依恋"和"不安全的依恋":
"安全的依恋"关系意味着,宝宝能够信任父母是爱他的,并会好好地照顾他 。这样的孩子在他们的一生中通常会更为成功,包括在学校学习、社会交往、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在发掘自己的智力潜能中 。宝宝和养育者建立安全依恋的表现:
1.宝宝努力想接近他的主要养育者 。
2.如果和主要养育者分离,会表现出焦虑 。
3.当父母重新回到孩子身边时,宝宝会表现得非常开心 。
4.即使父母不在宝宝身边,宝宝也会模仿父母的动作 。
5.宝宝把他的照料者作为探索的安全基地 。
"不安全的依恋"关系指的是,当宝宝意识到他不能完全依靠他的养育者来满足自身需要时而产生的一种关系 。这样的宝宝更容易与成人或者同龄人形成脆弱的人际关系,会害怕探索他们的世界,更喜欢独处,而不愿意和其他的人在一起 。他们可能永远也不能发挥自己所有的智力潜能 。"不安全的依恋"的具体表现:
1.害怕与父母分离甚至害怕让父母抚慰自己 。
2.害怕探索周围环境 。
3.宝宝似乎并不受母亲离开或重现的影响 。
安全的依恋和不安全依恋的一个表现都是"害怕和父母分离",所以,我们区分这两种情形时,就要看宝宝是否愿意探索周围环境,当妈妈离开又回来时,是否表现得非常开心 。如果宝宝重新见到妈妈,表现为非常开心时,就说明宝宝和他"黏"的对象间成功地建立起了"安全的依恋" 。这种适度的"黏人"现象说明宝宝的心理发展是正常的和健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