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之都”西安的产业硬实力( 二 )


人工智能产业 。西安人工智能优势明显、科研实力雄厚,产业已初具规模,伴随产业规划的逐渐清晰、政策的不断完善,西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据了解,西安有人工智能企业150余家,年产值约120亿元,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大数据、机器人整机和关键核心部件产业、无人机系统产业等环节 。
航空航天产业 。西安拥有全国最大的飞机制造企业、唯一的大中型飞机设计研究院和飞行试验研究鉴定中心,也是国内唯一拥有航天系统完整产业链的城市,具备完善的航天测控能力与充裕的人才资源和创新要素 。2021年,西安航空航天产值力争达到1500亿元 。
光电芯片产业 。近年来,美光、三星、华为、中兴、信泰电子、力成半导体、紫光国芯半导体、威世半导体、隆基绿能、华天科技、华晶电子、立明电子等一大批国际知名半导体和通讯企业落户西安,西安光电芯片和集成电路产业的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产业发展成熟度均得到显著提升 。
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当前,西安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形成了以有色金属材料、超导材料、太阳能光伏、风能装备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在西部超导、西部材料、隆基股份等一批高质量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西安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2020年上半年规上工业产值实现293亿元,同比增长11.5% 。
智能制造产业 。区域产业聚集方面,西安高新区积极推进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医疗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示范;经开区正形成以轨道交通装备和汽车制造领域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同时建设百亿级机器人产业集群 。同时,西电集团、陕鼓动力、法士特、中兴通讯、618所等企业承担了多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在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领域,形成以高研院、618所、中研汇科等为代表的优势企业;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已涌现出航天16所、微电机研究所、铂力特、恒通等一批知名企业 。西安作为我国传统工业基地,正积极搭乘时代发展的快车,完成从“制造”到“智造”的蝶变,朝着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行 。
信息技术产业 。西安市是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条件较好、创新环境较强的区域,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了门类较齐全、技术较先进的信息技术制造和信息技术服务体系 。2019年底,《西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正式发布,《方案》将推动西安高新区建成全球知名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高地 。目前已形成以三星电子、华为、中兴通讯、GE等一批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为核心的全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预计到2020年底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将实现产值2300亿元 。
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西安重点发展的“硬科技”产业之一,拥有良好的创新发展基础,行业潜能巨大 。西安市有生物医药生产研发型企业2758家,其中包括14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医药工业百强企业、2家上市企业、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 。产业层面已形成以化药、中药、生物药、医疗器械为基础,以3D打印、光学设备、再生医学、基因测序、多肽与蛋白等高精尖技术为引领的产业集群 。西安生物医药产业已熔铸为最坚实的路基,为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贡献巨大力量 。
金融资本助力西安产业超越
印发“丝绸之路金融中心”计划 。3月27日,《西安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印发,计划明确了金融机构壮大、资本市场筑基、科技金融催化、文旅金融融合等15项重大行动 。西安将加大金融对全市十项重点工作的支持,开启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发展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