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让你生气时( 三 )


父母的言行深深影响着孩子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对养育者的教导和行为方式是全盘接受的 。在孩子眼里,父母是全能的,是整个世界,是排在第一位的榜样 。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说:“妈妈说的,应该……”或是“我看爸爸总是这样做的” 。
日常生活中,父母首先“传授”给孩子的常常是“怎样做事”的一类信息,比如:怎样向人问好,怎样收拾房间,怎样过马路……孩子通过对父母的观察,潜移默化的构建起了“怎样去做某件事”的庞大的信息库 。当他们碰到相似的情况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按照爸爸妈妈的方式去处理 。这些重要的信息为孩子以后学习独立生活铺平了道路 。
此外,父母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反应,也将影响着孩子对事物的认知和情绪反应 。
让孩子感受父母的力量
言语力量
孩子出生以后最依赖的人是父母,爸爸妈妈的话常常被孩子奉为道理 。所以爸爸妈妈应该有效利用这个神圣的力量,给孩子正确的言语指导 。不管是生活常识还是道德观念,孩子都以爸爸妈妈的话为准,尤其是小年龄的宝宝表现得更为突出 。所以,当爸爸妈妈有空的时候,应该和自己的宝宝多交流,从平时的交流中,孩子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
行为力量
爸爸妈妈教育孩子多以言教为主,明确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其实,更高明的教育应该是潜教育,一种“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 。有时候,父母行为的暗示力量往往抵过千句万句苦口婆心 。例如,妈妈想让孩子每天中午都午睡,她先把这个要求告诉孩子:“从明天开始,你吃过午饭后睡一个小时 。”可是,到了第二天的中午,孩子可能依然蹦进蹦出的,丝毫没有要休息的意思 。
这个时候,如果妈妈到孩子房间里将被子掀开,同时自己放下手头上的事情,也上床休息;那么孩子在这样的提示下,很快就会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这样的方法,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


美国的练胆教育从幼儿开始
对孩子讲述“大道理”






尊重和关心他人,诚实友善,乐于分享……人生中的这些“大道理”,怎么能够让孩子听进去,并且成为他们自身的良好品质呢?
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诚实、善良、乐于助人,从而受到他人欢迎的人,对所有的父母来说,除了要以身作则,用行动来引导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恰当的教导也是不能少的 。
例如当我们遇到孩子撒谎或者表现出无礼举止的时候,只是简单对他说“不许这样做”,或者给他一个复杂的解释,这些都不能在他的脑海里留下持久的印象 。那么,适合孩子年龄的教导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怎样的说话方式才能向孩子传授真正的价值观,并且深入孩子的心灵呢?
棘手的难题:
你和5岁的儿子正在玩那种撒色子看谁最先到达终点的游戏,可是他却不按点数走,为了自己能赢,他把自己的小人一下子就放在了终点 。虽然你的初衷也是让他赢,但是你并不想对他的作弊行为加以肯定 。
简单的教导:不要用“作弊”、“耍赖”这些词指责孩子,而是要告诉孩子玩游戏时应该公平、公正,并且给他指出他应该到达的位置 。道理可以这样来讲:
“这样走不合理,对其他人不公平 。和我玩的时候我可以让你这么走,但是当你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你这样走他们会很生气,因为你没有遵守游戏规则 。”
或者对他说:“你想想,如果没有人按规则来玩游戏,那结果会是什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