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会是下一个中兴吗?( 三 )


但这份研报没有提及的是 , 中芯有个致命弱点:过于依赖美国的上游公司 。
美国投行杰富瑞预计 , 中芯国际的生产设备中 , 40%~50%来自美国 。如果加上软件 , 中芯使用美国技术的比例或许不止这个数 。
美国防部本轮“制裁”的发声 , 显然是抓住了这个小辫子 。
今年8月17日 , 美国再次加码针对中国公司的“制裁”力度 , 开启“无限追溯”模式 。
美国商务部明确了禁止向“实体名单”出口的商品范围 , 其中强调了“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在国内外生产的产品的限制” 。

中芯会是下一个中兴吗?

文章插图
也就是说 , 使用美国技术和装备生产的的产品 , 也将受到管控 , 更别提这些设备本身的出口和使用了 。
不仅仅是美企 , 特朗普政府也在全球范围内 , 通过各种手段施压 , 禁止向中企出口技术和产品 。
中芯国际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向荷兰ASML公司购买了用于生产7nm芯片的光刻机 , 但由于《瓦森纳协定》的存在和美国的多次干预无法到货 。中芯国际在这批光刻机上 , 前后共花费了1.2亿美元和2年时间 。
没有光刻机 , 中芯国际的工艺节点可能会一直卡在7nm/8nm的水平 。
我们不应否认中芯国际在产业链下游具有明显优势 , 尤其是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市场 。
中芯国际现有的成熟技术已经几乎实现了垄断 。且就营收比重来看 , 该市场为中芯贡献了63.9%的收入 , 而北美市场只贡献了23.5% 。
中芯会是下一个中兴吗?

文章插图
因此 , 即使在极端情况下 , “国产替代化”的也会很快将公司的产能推向更“友好”的市场 。华为被美国“踢出群聊” , 也照样可以依靠国内市场生存 。
但这样下去 , 对于中芯国际来说“窒息死亡”也许只是时间的问题 。
参考摩尔定律推算 , 公司与全球市场最大竞争对手台积电的技术差距已经超过了6~10年 。而鉴于台积电已经开启了2nm工艺的研发 , 实际上的差距可能更大 。
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 , 更先进的零部件将逐步实现对落后产能的取代 。
如果到那个时候还不能取得突破 , 中芯国际还有什么拿得出手?
国家的扶持政策
党和政府在这场关乎中国高科技产业存亡的“科技战”中 , 当然不会坐视不管 。
9月3日 , 市场被一则消息引爆 。
据权威消息人士透露 , 中国计划把大力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 , 写入正在制定中的“十四五”规划 。
中芯会是下一个中兴吗?

文章插图
这一计划将确保中国在2021~2025年 , 在教育、科研、开发、融资、应用等各方面大力支持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 , 以期实现产业独立自主 。
A股第三代半导体板块应声大涨 。
第三代半导体指的是以碳化硅、氮化镓、氧化锌、金刚石、氮化铝等新兴材料制程的半导体零部件 。
第一代半导体采用硅、锗等材料;第二代则采用了砷化镓、磷化铟等 。
5G技术采用的毫米波技术 , 就需要通过氮化镓制造的射频芯片来实现 。
此外 ,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 , 电动汽车所需的碳化硅功率半导体 , 在2025年将占到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市场的37% , 较2021年将提升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