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的地方传统戏曲是什么


张家界的地方传统戏曲是什么

文章插图
张家界阳戏 。张家界阳戏起源于清中叶,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属于北路阳戏,它是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地方传统戏剧,在2011年5月23日,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张家界阳戏起源于明末清初,悠久的巴楚文化艺术和多姿多彩的民间音乐歌舞,以及湘鄂渝黔边区丰厚的少数民族文化,为张家界阳戏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
张家界阳戏发祥于永定十三都,即今张家界市永定区教子垭镇犀牛潭一带,当时还没形成一个剧种,只是民间的草台戏,也就是由民间音乐组合起来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张家界阳戏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戏剧体系 。
张家界阳戏的唱词以张家界方言为主,它的特点是平仄音分明,儿化韵较多,阴平、阳平、上、去、入五声俱备 。阳戏的唱腔属民歌体结构,主要有十八调,其中又分正调和小调 。正调以正宫调为主,另有蛤蟆赶钓、金钱调、小丑调、阴调、慈悲调、北河调等 。
【张家界的地方传统戏曲是什么】张家界阳戏的传统戏有100多出,代表剧目有《桃花装疯》、《白罗裙》、《劈山救母》、《生死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