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为何一生坚持拒绝纳妾?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我们从小都听说过 。在小时候,司马光和同龄人一起玩耍,好友不慎掉入水缸,其他小伙伴都吓得要跑,只有他快速镇定下来,搬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好友才得以救出来 。小小年纪,就拥有这样的胆识和智慧,已属难得 。
然而,长大后的司马光,也堪称“圣人楷模”,甚至有一件事情常常被人拎出来津津乐道,那就是——他一生坚持不纳妾 。

小时候“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为何一生坚持拒绝纳妾?

文章插图
司马光非常喜爱和尊重自己的原配夫人,虽然原配夫人很不幸,一直膝下无子,但是司马光从来都没有想过因为这个休掉妻子另娶,或者是纳妾 。原配夫人都看不下去了,甚至主动给司马光找了个年轻漂亮的丫鬟,趁着他夜晚办公的时候送到书房,司马光都没有正眼看她,反而嘲讽她无知,将她赶出了书房 。
北宋的文人大臣,一般三妻四妾是常态,甚至有的还有家中蓄妓的习惯 。可是司马光却坚持不纳妾,夫人没有孩子,那就收养族中的一位孩子作为养子 。那么,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大概和王安石的人品相关,他是出了名的“人品高雅,品行正直” 。司马光在小时候就得到父亲的教诲,在为人处事方面尤其注重品行 。就拿一件事来说,对于好友兼恩人的王安石,司马光始终知恩图报,尽可能的替他着想 。虽然司马光因为立场不同,曾经公开反对王安石变法,但当别人劝他去弹劾王安石,却被他直接拒绝了,因为他知道王安石是没有私心的,公私分明也是他做事的底线 。
小时候“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为何一生坚持拒绝纳妾?

文章插图
虽然政治立场不同,但作为朋友,他也曾三次给王安石写信,劝告他不可“用心太过,自信太厚”,忠言逆耳,却又满是真诚 。这样的司马光,堪称为人正直,与他相交也可算得君子之交 。
【小时候“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为何一生坚持拒绝纳妾?】第二个原因,不贪财色 。俗话说得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有人奔波于权势地位之争,为了过一过权势滔天的生活,甚至不惜以命换取;有人重色,为了美人可以抛却原本有着沉重分量的道义 。但是司马光,却一向将财色看得很轻 。
虽然说宋朝因为经济发展繁荣,权贵阶层们都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但司马光却有着“极简主义”思想,是从简戒奢的代表人物 。比如宋仁宗曾经赏赐自己很多钱财物品,他常常上书劝谏,认为国家还有内忧外患,不应该将这些赏赐的钱用来奢侈消费,可以将赏赐的金钱用来营建山陵 。皇帝并没有答应,于是司马光就将这些珠宝钱财,上交国家充公,作为“谏院”的办公费用,自己一分钱都没要 。
小时候“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为何一生坚持拒绝纳妾?

文章插图
另外一方面,他对于所谓的美色,也从来都没有看重过 。我们都知道,宋朝士大夫都有着纳妾蓄妓的风尚,这些都成了稀松平常之事,甚至还有很多大臣们拿这事作为谈资来攀比 。但是司马光洁身自好,对于美色向来不去沾染,家中只有一位原配妻子,虽然最初有两个儿子,但是都过早夭折,此后一直都没有再生育 。古人一般都非常重视繁衍子嗣这件事儿的,但是司马光却一点都不在意,反而他的妻子着急了,主动给他纳妾 。他倒一点儿都不感兴趣,直接将这名女子给赶出去了 。
最重要的,也和司马光一门心思地扎根修学有很大关系 。千百年后,我们记得司马光,也和他所编撰的那部《资治通鉴》脱不开关系 。有这样一个典故,据说司马光为了专心致志地编写《资治通鉴》,他曾经让工匠在自家的园里挖了一个大坑,然后盖了一间地下室,作为自己写作专用的书房,并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壤室” 。在地下室里很少有人打扰,更有利于他专心写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