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的发源地在哪里


黄梅戏的发源地在哪里

文章插图
黄梅戏的发源地是黄梅,起源于明朝黄梅县的民歌小调,就是采茶调,黄梅县早在宋朝的时候就盛产茶叶,所以在每年采茶的时候茶农们就会一边采茶一边唱小调和民歌,慢慢的使得黄梅戏变的成熟,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与京、越、评、豫并称 。
【黄梅戏的发源地在哪里】
黄梅戏在采茶戏中慢慢的得到发展,积极的向外扩展,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黄梅采茶戏随着黄梅县的逃荒难民和说书艺人大量入赣而流传到安徽鄱阳湖一带,在安徽发扬光大,渐渐的成了成熟的黄梅戏 。
黄梅戏发展的早期是清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在此期间经过了四个阶段,其中包括独角戏、三小戏、三打七唱、管弦乐伴奏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将黄梅戏的演出活动逐渐变的职业化,逐渐的从农村走向了舞台,流入城市 。
黄梅戏的唱腔有花腔、彩腔、主调等,黄梅戏的唱腔是十分淳朴清新的,也十分细腻,表现力丰富,感染性强 。黄梅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以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可以表现的题材是比较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