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机构打折卖 “猪中茅台”怎么了?两天30亿资金撤退 抱团松动?

_原题为:又被机构打折卖,“猪中茅台”怎么了?两天30亿资金撤退,抱团松动?猪价下行几成定局,轮换开始?
摘要【又被机构打折卖 “猪中茅台”怎么了?两天30亿资金撤退 抱团松动?】9月18日,牧原股份再现大额大宗交易,成交金额15.25亿元 。成交价格67.94元,较当日收盘价75.3元折价约10% 。卖方均为机构席位,买方席位中,国元证券交易单元(210000)买入7.93亿元,东吴证券苏州狮山路营业部买入7.3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9月16日,牧原股份大宗交易成交15.47亿元,卖方同样为机构席位 。(券商中国)

又被机构打折卖 “猪中茅台”怎么了?两天30亿资金撤退 抱团松动?

文章插图
机构资金再次大规模从“猪中茅台”牧原股份的多头仓位上撤离 。
9月18日,牧原股份再现大额大宗交易,成交金额15.25亿元 。成交价格67.94元,较当日收盘价75.3元折价约10% 。卖方均为机构席位,买方席位中,国元证券交易单元(210000)买入7.93亿元,东吴证券苏州狮山路营业部买入7.3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9月16日,牧原股份大宗交易成交15.47亿元,卖方同样为机构席位 。
7月中旬以来,牧原股份股价从盘中最高的99.01元每股已经下跌到了75.30元每股,跌幅接近25%,无论是从产业逻辑上,还是整体市场环境上,牧原股份似乎都到了一个微妙的关口 。
当下,市场正对猪周期到顶争议不休,日前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生猪产能已经到了20亿头,猪价甚至有可能跌到四、五块钱 。”玉米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在成本端又给养殖企业带来了更大压力 。
在另一端,消费股的擎天柱贵州茅台股价近期也踟蹰不前,市场对于消费股的高估值警惕心理越来越高,在风格切换“高发时段”的4季度,市场分析已经更倾向于风口会集中于低估值的“顺周期”板块,消费股能否继续“牛气冲天”值得关注 。
2个月市值减少800亿,机构频频大手笔甩卖
9月18日,牧原股份再现大额大宗交易,成交金额15.25亿元 。成交价格67.94元,较当日收盘价75.3元折价约10% 。卖方均为机构席位,买方席位中,国元证券交易单元(210000)买入7.93亿元,东吴证券苏州狮山路营业部买入7.3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9月16日,牧原股份大宗交易成交15.47亿元,卖方同样为机构席位 。
又被机构打折卖 “猪中茅台”怎么了?两天30亿资金撤退 抱团松动?

文章插图
7月中旬以来,牧原股份股价从盘中最高的99.01元每股已经下跌到了75.30元每股,跌幅接近25%,2个月期间市值蒸发近800亿元 。
资深券商资管人士对券商中国采访人员表示,一直以来,牧原股份作为“猪周期”的龙头,是当之无愧的机构重仓股,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都有大量多头仓位聚集其中 。而牧原股份被称为“猪中茅台”也肇始于此,之前茅台股价一路走高,机构投资者功不可没 。因此,当下机构的出走,对于牧原股价走势或许产生比实际成交额更大的影响 。
猪价下行几成定局
机构出走牧原股份,背后是“猪周期”逻辑的逐步瓦解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9月12日,全国生猪均价35.56元/kg,环比下跌3.21% 。行业产能缓慢恢复,终端需求较疲软、白条价格弱势下跌,屠宰企业收购难度不大、压价意愿强烈,养殖企业降价出栏情况增加,猪价连续下跌 。
“价格背后是供需形势的转换,产能恢复相对顺畅,消费需求恢复偏缓 。”中信建投期货田亚雄团队指出,根据农村农业部公布的8月数据,全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7%,同比增长31.3%,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3.5%,连续11个月增长,同比增长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