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封禅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封禅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
【古代的封禅是什么意思】古代帝王受命时,有天下的典礼 。起源于春秋、战国,当时齐、鲁儒生为适应兼并争霸趋于统一的形势而提出的祭礼,让天下人都知道新皇登基,整个过程严谨又神圣 。
他们认为泰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人间的最高帝王应当到这座最高的山上去,祭至高无上的上帝 。泰山是齐、鲁的分界,于是就把齐、鲁祭泰山的望祭扩大为统一帝国的望祭,并定名为“封禅” 。
在封禅过的皇帝中,最出名的就要属秦始皇了 。他召集了很多山东一带的儒家弟子,共同商量封禅礼仪 。大家各执己见,有人还建议将上山的车轮用草包起来,并且要沿路打扫 。其实每个人的想法,都为秦始皇的威严着想 。
但最终,秦始皇没听儒生们的意见,而是自己带着文武大臣,开山修路,从山的南边登上了泰山山顶 。这应该是古代君王封禅仪式中,最特殊最独一无二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