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实用!学龄前儿童的性格培养


挺实用!学龄前儿童的性格培养

文章插图
学龄前儿童的性格如何培养?
(1)0-2岁
这个阶段是培养信任感、安全感的关键期 。如果发展得好,在性格中就能有希望、乐观、自信的品质;发展得不好,则会形成悲观、多疑、敏感、自卑的性格特点 。
(2)2-4岁
发展得好,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负责,自控与自豪感 。发展得不好容易使孩子产生失控、害羞感、自我怀疑、苦恼,自尊低等 。
(3)4-6岁
如果孩子表现出的主动探索行为受到鼓励,孩子就会发展出主动性,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有目标的人奠定基础 。
怎样培养孩子好的好习惯、好品质?
0-2岁是培养孩子的信任感、希望感的关键期,母亲是最重要的教育者,不是靠语言,而是行动 。孩子饿了,母亲能及时喂奶;孩子大小便了,母亲能及时更换;孩子想动了,母亲也跟着动 。总之,此时的孩子能心想事成,不长时间感到痛苦,他就会信任世界、母亲和他人 。如果他的需求总不能及时得到满足,渐渐就会产生绝望感、悲观感、多疑、自卑等 。
2-4岁培养自主性和主动性的方法原则一样,就是让孩子做他想做的任何事,同时设置底线,就是什么事可以做,做得什么程度可以被接受 。让孩子为所欲为的目的是让他们的天性得到释放、潜能得到发挥、心情愉快、幸福,感到这个世界是美好而又可控的 。当然,父母也要设置界限,哪些事是绝对不可以做的,如玩火、闯红灯,那些事是不能过度的,如吃东西不能吃太多、看电视不能看太久 。
于是,孩子们也学到了有很多事是不可以碰的,但大多数事情是可以干的,但必须有节制 。如果对孩子限制过多,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孩子就会觉得这个时间很可怕,陌生人很可怕,以后注定是个宅男宅女;相反,对孩子的欲望如果没有任何限制,那他就不会尊重法律法规,不尊重长辈、权威,长大会遇到大麻烦 。
4-6岁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发掘兴趣和天份,培养孩子的能力感,为勤奋、韧性和自尊奠定基础 。如果孩子的探索心、独创行为和想象力被家长笑话,那么孩子就会形成内疚感,逐渐失去自信心 。如果孩子被管教控制得太严,孩子会逐渐失去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欠缺创造力和目标 。
【挺实用!学龄前儿童的性格培养】不过最应该注意的一点是:管教孩子永远都应该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 。
几乎99%的失败管教都是亲子关系没有建立好 。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答案是,用孩子最喜欢的爱语去爱他(她):身体接触、赞美与鼓励、共享的时间、礼物、无偿服务(奉献) 。父母可以使用孩子最喜欢的爱语,也可以五种都用 。
父母教育孩子是需要下功夫的,那么怎样改变自己呢?
有一个2岁孩子的母亲,发现孩子突然变得很叛逆,不听话,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母亲感到很焦虑、无助,没有什么好办法来改变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叛逆是正常的,因为他正处于人生第一个叛逆期,是不需要改变的,不叛逆反而不正常 。有些母亲是不了解孩子特定年龄的心理特点,了解以后就不焦虑了 。但这位母亲了解了以后还是会焦虑紧张,这就是她自己的问题了 。
通过咨询,她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对孩子的叛逆、不听话如此焦虑:她的母亲就很严厉,从小对自己管教很严,如果不听话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所以她内心对不听话、叛逆充满了恐惧,这也表现在她对孩子的表现上 。如果这位母亲不做出内在改变,她的孩子将来也会跟她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