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掘地见母”也称作“黄泉见母”,字面上看是“孝道故事”,似乎是郑庄公为了见到去世的老妈,不惜把自己搞“崩”了,其实恰恰相反,它讲的是母子反目的人伦悲剧 。
文章插图
这个故事看起来是个“家长里短”,但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件 。
郑庄公是郑国第三任国君,被后人称为“春秋小霸”,也有人把他归为“春秋五霸”之一 。
故事要从一个叫颍考叔的颍谷(今登封)官员谈起 。
郑庄公二十三年,颍考叔进京向郑庄公献贡 。按照惯例,郑庄公要给颍考叔赐宴,于是君臣二人开始“撸串” 。上来一道肉食,颍考叔没动筷子,却掏出一块布,把肉包好揣进兜里 。
郑庄公很奇怪:“吃相也太差了吧,寡人管饱不管带,你咋还打包了呢?”
文章插图
颍考叔一躬身:“但凡小人吃过的肉食都让俺老妈尝过了,君上赐的这道肉食她老人家没吃过,所以想带一点回去让她老人家尝尝 。”
原来是个大孝子!郑庄公被颍考叔勾起五味杂陈,他不禁叹了口气说:“你还能有个老母可以孝敬,而我的心却无处尽孝 。”
颍考叔装糊涂:“您这是什么意思呢?君上的母亲不是活得好好的嘛?”
郑庄公再次长叹,他给颍考叔讲述了一段自己与母亲,以及弟弟之间发生的人伦悲剧 。
文章插图
郑庄公的母亲姜氏(史称武姜)是申国公主,嫁给郑武公后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寤生即郑庄公,次子名“段”,史书中亦称之为“叔段”、“共叔段”、“太叔段”、“京城大叔” 。
“寤生”这两个字把今天的学者搞得头昏脑涨,我查了很多资料,认为“寤”通“牾”,即违背、不顺从的意思 。郑武公怎么给儿子取了个这么难听的名字呢?《春秋左氏传》解释说,武姜生郑庄公时难产,婴儿是倒着出生的 。
难产对产妇和婴儿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好在母子俩都闯过了鬼门关 。本来这是个令人高兴的事,可武姜却认为这个儿子差点害死自己,很不吉利,不光给孩子取了个难听的名字,还一直不喜欢他,尤其有了叔段之后,武姜的心完全偏了 。
文章插图
郑武公晚年,武姜一直试图让小儿子接班,却遭到了郑武公的拒绝 。最终寤生在老妈阴沉的脸色中接过了郑国的大权,那一年他才13岁 。
眼看不喜欢的儿子当了国君,心爱的小儿子却一无所有,武姜心有不甘,她给郑庄公下令:把制邑封给你弟弟 。
郑国地盘不大,除了都城外,只有京、制、鄢、颍谷、长葛、廪延六座大城,而制邑紧邻虎牢关,是郑国最重要的战略要冲 。郑庄公一嘬牙花子:“娘哎,这地方地形险要,不适合分封,咱换个地方行不,您随便挑 。”
文章插图
武姜眼皮都没抬:“那就京邑吧!”京邑就是今天的荥阳,是郑国第一大城 。老太太下手够狠:你舍不得剁左手,我就砍你的右胳膊!
郑庄公大话已经说出去了,不好再反悔,只好违心地同意将京邑封给了弟弟段叔 。
这件事引起了大臣祭仲的警觉,他提出反对意见:古制,封君的城池最大不能超过都城的三分之一,京邑面积几乎赶上都城,城墙坚固厚实,分封给公卿既不安全,也不合礼制,这恐怕对君上您不利呐 。
郑庄公一脸无奈:老太太要这么做我能怎么办?
- 老王在公墓上班,早上要迟到了,准备打车去,差点把司机吓死……
- 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为何立刻停手?看这13个字,不停有大麻烦
- 宝宝晚上爱折腾、不愿睡、频繁醒,妈妈们要怎么破?
- 孕妇早产前的两大主要症状 - 早产
- 34岁怀二胎要注意什么
- 哺乳期要少吃这些食物 否则受伤的的是孩子
- 40个大号跌停!百亿ETF抄底了谁?
- 中国人保:1-8月保费收入4103.8亿元
- 夏季如何防嗮
- 开发孩子智力不要让他一心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