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教你如何分别出钧瓷的真假

【一招教你如何分别出钧瓷的真假】钧窑代代没停过一直有烧造,也分官钧、民钧 。官钧稳重,器有下坠感,胎质坚硬,扣之声音如铁,多次施釉显得肥腻,有流淌的曲线感,手能抚摸到,常有蚯蚓走泥纹,有流动感,有的有紫红色的窑变飘渺如真,底有蟹甲绿斑,有护胎釉,有数字如款号的大小,数小的大,数大的小 。

一招教你如何分别出钧瓷的真假

文章插图
钧瓷在烧制进程中,因釉层厚和烧成温度等原因,出现多种流纹,进一步增强了釉面装修的效果,比较常见且为人们欣赏的是蚯蚓走泥纹、冰片纹、莬丝纹等 。
钧窑瓷的开片非常漂亮,有冰裂纹,袈裟纹,无规律,又似有规律,且大部分开片很浅 。在正对反光处看,斑纹里面被水垢填满,有鼓出的感觉,但侧视没有,而仿品,是没有这种感觉的,如同真正的哈利光与做旧的哈利光的区别,前者活,迎光处有,偏光无,而仿品怎么看都有,没有变化 。顺便加入河南青瓷的开片,细碎的芝麻纹很美 。
一招教你如何分别出钧瓷的真假

文章插图
清代道光年间《禹州志》记载:"州(即禹州)西南六十里,乱山之中有镇曰'神垕' 。有土焉,可陶为磁 。窑变是钧瓷的一大特色,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赞美曰:"窑变之器有二、一为天工,一为人巧,其为天工者,火性幻化,天然而成┅┅其由人巧者,则工,故以作幻色,物态直名之窑变 。"蚯蚓走泥纹,是钧窑的另一大特点,在古籍中同样有记载 。
从艺术上讲,钧窑以雅致的乳浊状天青色釉和多彩的窑变而倍受人们的喜爱 。特别是有效控制的铜红釉和铜红彩的应用,更是钧窑对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一大贡献 。在钧窑生产的早期阶段,红彩的施加没有一定之规,因而在釉面形成大片不规则的彩斑,十分美观,人们用“峪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来描述钧瓷流云般优美的釉色和艳丽如彩霞的红彩(图二) 。同时钧釉的釉色并不完全可控,成品的釉色有天青、月白(图三)、青黄、褐绿、紫蓝(图四)等多种颜色,同样配方的釉在烧成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火候、烧成曲线和窑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釉色,加上红彩的不规则呈现,被称为“窑变”,赋予了钧窑神秘而多变的特征,钧窑的产地流行着“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说法,来形容钧窑瓷器的丰富多彩的釉色 。
一招教你如何分别出钧瓷的真假

文章插图
北宋钧窑瓷器的器型大多以防古青铜器为主,这符合宋代瓷器的审美特征,主要有花盆、盆托、洗、盘、炉、钵、碗、尊等 。尊,花盆,盆托等器物的底部,常常刻有从一到十的数目,表示器物的大小 。有些还刻有“奉化”等字样 。
钧窑瓷器是北宋时期出现的一种最特殊的青瓷,它的前身,显然是唐鲁山窑花釉瓷器,钧窑窑变的特殊 性,除了在于强还原焰下呈现的铜从2价还原到0价而出现的姹紫嫣红外,特殊的釉面结构也影响到它的显色,一般来说,钧窑的釉区别于其他窑口青瓷的最 大之处,是它的釉结晶结构,呈现一定的纤维状,如果你用放大镜观察钧窑瓷器的釉面,不难发现,这种纤维状结构主要是显色部分,而纤维状结晶和玻璃状均质结晶(就是不显色部分)之间,有很大的气泡,这些气泡有不少突破釉面,造成钧窑瓷器釉面呈现橘皮棕眼状,这显然有助于光在釉面的散射,使得钧窑窑变颜色的层次感更加丰富,这一般是加入石灰碱的缘故,所以说,钧窑窑变的呈色,铜的还原反应是直接原因,而石灰碱入釉则是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