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地上悬河”难治理,为什么不在河床挖沙,让黄河整体下移?

黄河,是中华儿女的母亲河,这里诞生了源远流长的文明史诗,也发掘出大气磅礴的诗歌,但是我们的母亲河并非是经卷中文雅慈爱的慈母,而是传说中的“虎妈”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冼星海先生用大白话将黄河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
黄河

万年“地上悬河”难治理,为什么不在河床挖沙,让黄河整体下移?

文章插图
【万年“地上悬河”难治理,为什么不在河床挖沙,让黄河整体下移?】黄河,奔腾了五千年,咆哮了五千年,印证了五千年的沧海桑田、物换星移 。从“清且涟漪”的大河,到如今昏黄的“黄河”,它变得面目全非,时常肆虐人间,导致生灵涂炭 。数千年的积累下那些泥沙硬生生地抬高了河床,如今的黄河已经变为地上“悬河” 。
黄河在咆哮
万年“地上悬河”难治理,为什么不在河床挖沙,让黄河整体下移?

文章插图
对于抬高河床的泥沙,从前国家是有心无力,但是如今国力强盛,为什么国家还不清理黄河中的泥沙,放任它们抬高河床?
黄河泥沙的前世今生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我们的文明之河,它哺育了无数的华夏儿女,孕育出璀璨的文明,让文明之火照亮前进的道路 。黄河,发源于与青藏雪域的巴颜喀拉山,是一淙雪白的流水,为何流入中原便成流入浑浊的黄河呢?
巴颜喀拉山
万年“地上悬河”难治理,为什么不在河床挖沙,让黄河整体下移?

文章插图
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并非不是“黄河”,而是称作“大河”,这条大河宽广无比,浩浩荡荡,“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说的是它,“河水清且涟漪”说的也是它,那时的黄河是一片清澈、洁净的长河,是无数人家赖以为生的生命之源 。此后,光阴流转,步入唐末,唐末时期黄河水由清澈的河水变得浑浊,在白马驿之乱中,朱温将心怀李唐的臣子,也就是“清流”大臣,投入黄河“浊流”以此羞辱、震慑大臣,这时黄河在史书中以“浊流”现身的记载 。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万年“地上悬河”难治理,为什么不在河床挖沙,让黄河整体下移?

文章插图
唐代以后,黄河的浑浊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逐渐演变成如今“一碗水半碗沙”的黄河,为何黄河产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这些泥沙从何而来?泥沙,多来自于被风裹挟的风化的山石峭壁以及尘土 。唐以前,黄河两岸绿树成林,巨木参天,是一片乐土,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黄河两岸的巨树被制作成华丽的宫殿,一片片绿野被开垦成农田,再加上气候的变化,黄河两岸的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泥沙随着雨水、大风落到大河之中,将它染成昏黄的、浑浊的黄河 。
黄土高原的变迁
万年“地上悬河”难治理,为什么不在河床挖沙,让黄河整体下移?

文章插图
如今的黄河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吨,其中尤以黄土高原的输沙量最多 。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这里是黄河泥沙的主产区,由于这里植被稀少、地形破碎,再加上连年的干旱,让这里成为风沙的乐园,同时也让黄河泥沙量与日俱增 。黄河中游的泥沙顺水而下,粗者落在下游处,细者流入大海之中参与海洋大陆建设 。
黄河入海口
万年“地上悬河”难治理,为什么不在河床挖沙,让黄河整体下移?

文章插图
据统计,黄河下游平均淤沙量约有四亿吨,其余十多亿吨泥沙全部汇入大海,大量泥沙流入出海口,带来了始料未及的问题,即随着入海口泥沙的淤积,导致黄河下游流速减缓,加速了河床的淤积,泥沙不断将下游河床抬高,而今下游部分河床已有10米之高,是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