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赏大臣每人一个肘子,官员们都感恩戴德,为何有人却出门就扔了?( 二 )


可随着时间久了,就有老油条出了城门,就把猪肘子扔进护城河了 。其实做这种事情是有风险的,大多都是心里对乾隆极度不满的官员才会这样做,但即使如此,乾隆也不会惩罚他们,只会当做不知道 。其实历史上丢猪肘子的官员,都没有因此受到乾隆的惩戒 。
可是实际上会不会疏远,那就难说了 。

乾隆赏大臣每人一个肘子,官员们都感恩戴德,为何有人却出门就扔了?

文章插图
不过也是这个时候,这些大臣们有一个救世主,他是谁?
他是铁齿铜牙纪晓岚!
当然,真实的纪晓岚不仅没有铁齿铜牙,作风清爽,反而是一个每顿饭都只吃肉,不吃米饭的古怪文人 。
纪晓岚有多能吃?
《清朝野史大观》是这么说的:
公平生不谷食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 。饮时只猪肉十盘,熬茶一壶耳 。
夸大的成分肯定有的,但是纪晓岚吃肉猛得很,在清代乾隆朝的大多数文人的记载里都曾有出现过 。面对着如此能吃肉的纪晓岚,面对着这么多同事们不想吃但又不好意思扔的肉,纪晓岚自然照单全收 。
于是很多官员就把肘子送给了纪晓岚,对于乾隆而言,这也是符合他的游戏规则的 。但实际上,纪晓岚后期因为文字狱而整个人变得极其压抑,这个编著过《四库全书》的文人竟然对自己欲望失去了控制,令乾隆对其感到不喜 。
乾隆赏大臣每人一个肘子,官员们都感恩戴德,为何有人却出门就扔了?

文章插图
对于乾隆来说,其实他这样做有意义吗?
明知道大臣们不喜欢会反感,但是乾隆年复一年都在做这件事,有什么深意?
其实若放在其他时代,例如汉人政权,就如乾隆此举,自然是弊大于利的,几乎没有皇帝这么无聊,非要做一些别人讨厌的事情 。
可就是在乾隆时代,一个皇权达到了极致的时代 。乾隆做这种事情,其实可以总结为两点:
一、筛选对他保持高度忠心的官员,从一个官员对白灼猪肘子的态度中,看出这个人的变化 。这种方法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乾隆认识这个人的时间够长 。
二、奴化官员思想 。
奴化这个角度其实也不复杂 。就与文字狱一样,只要长期不让人说真话,那么真话便会消失 。而猪肘子可以筛选官员,筛选出来奸臣,也能筛选出来忠臣 。可是有一些官员只是忠于国而不是忠于皇室,忠于皇帝 。
于是乾隆就重用这些心向满清的官员 。例如清代乾隆朝的贪污大户,和珅 。和珅的崛起不是乾隆不知道所致,而是乾隆的刻意打造,让官员们都知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时间久了,不吃猪肘子的官员就会被冷落,而昧着良心说猪肘子好吃,吃出了人间美味的境界的人,就能获得乾隆的青睐 。
乾隆赏大臣每人一个肘子,官员们都感恩戴德,为何有人却出门就扔了?

文章插图
所以猪肘子一事,可以管中窥豹,大致感受到清廷乾隆朝的一些不良现象 。乾隆六下江南,这位集开疆拓土、游乐人间,但是又封锁自由文化于一身的皇帝,执政手段,驭下手段却是很受争议的 。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往往运用这种方法的,都是游牧民族所建立的皇朝 。特别是满清,作为汉化程度极高的游牧民族,对高压统治情有独钟 。于是便有了乾隆的猪肘子 。
吃者升官,扔者玩完 。
诚征优秀稿件:投稿指南
相关推荐: 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攻打王离时,章邯为何按兵不动?
所谓“距离产生美”,对于历史上的很多名人,由于与我们相距太远,从而产生了朦胧美,他们的优点被放大,缺点却被忽视,章邯就是这样的例子 。关于章邯,秦汉后的文人对其评价很高,基本上到了“章邯在,秦朝存;章邯去,秦朝亡”的地步,认为章邯是秦朝最后一位忠诚的国之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