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让孩子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父母应让孩子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文章插图
有位老师给学生讲孔融让梨的故事,然后要学生写出孔融让梨的动机 。交上来的答案主要分为四类:
1.梨烂了 。
2.当时孔融正好牙疼 。
3.这样好叫拿大梨的人帮他做作业 。
4.孔融想出名 。
当孩子问父母“为什么”的时候,父母不妨趁机问问孩子“你说为什么” 。孩子不会轻易说“我不知道”的,他会马上尽力找寻答案 。孩子的回答不一定正确,但孩子却开始了思考,而不是一有问题就问“为什么”,让父母说出答案 。
不爱动脑筋的父母自然不在训练孩子思维能力方面下功夫 。他们依据经验告诉孩子“为什么”的答案,且只给孩子提供一个答案,孩子便不再费力去想别的了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为什么”每问必答,造成孩子自己不去思考问题,在思维能力方面过早地出现惰性 。
有些父母甚至不愿意看着自己的孩子在那里想问题 。他们说:“嗨,那有什么好想的,这么简单 。”“别想了,脑筋会用坏的 。”“小小年纪想那么多干吗?”“这孩子心思太多了,一点都不天真 。”此类不明智的说法阻碍了孩子思考能力的发展,但却时常可以听到 。
父母还会误以为自己的孩子如何聪明,这种“聪明”的孩子对任何答案都不假思索,随问随答 。孩子说错了,父母谅其年幼,不加纠正,照样拍手称赞,怕饬了孩子的自尊心 。他们忽略了让聪明孩子回答的问题的难易程度,他们沉浸在孩子的“聪明”幻象中 。有时,恰恰是那些看起来聪明的孩子懒于思考、拙于思考 。而那些笨拙的孩子,反应迟钝,回答问题不干脆利索,吞吞吐吐,但当大人们对他的智力抱怀疑态度时,笨拙的孩子却在努力思考问题 。
思考问题成了他们的习惯,而且他们能摸索出一定的思考方法,笨拙的孩子说不定比聪明的孩子更有成就 。笨拙的孩子知道通过思考进步,聪明的孩子却在虚荣中倒退 。
可见让孩子学会思考,是真正对孩子有意义的事 。那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习惯,让他们遇事以慎思明辨的态度来对待呢?
让孩子多些自己的想法
一大群孩子到超市为自己挑玩具,某一个孩子挑了某一种颜色的玩具,其他孩子便不假思索地也挑同一种颜色的玩具 。如果有个孩子挑了别的颜色,小朋友对他说“不好看”,他便不知如何是好,所以他宁愿跟大家一样 。父母要鼓励孩子敢于标新立异,多些自己的想法 。
先考虑后果
许多孩子犯同样的错误时,父母问:“你怎么一点没长进,这事我已经说过一百遍了 。”如果不正确引导孩子思考,说一千遍也无用 。父母要引导孩子在做事之前先想后果 。“玻璃碎了会怎么样?”“逃学会怎么样?”?动手打人会怎么样?”孩子想到后果,便不会采取盲目行动 。
多听意见
孩子经常对别人的意见充耳不闻 。只顾自己把想法匆匆忙忙说出来,别人说话时,不是不耐烦,就是心不在焉 。多听意见的孩子会比不听意见的孩子更聪明 。不听意见的孩子我行我素,固步自封,视野狭隘,头脑简单,处事呆板,自以为是,很不受人欢迎 。
多提问题
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不能替代孩子的思考能力 。当孩子学会思考,他的好奇心才会持久并有意义 。父母在家庭里创造一个“问题环境”,会让孩子终生受益 。提出的问题不一定有现成答案,让孩子可以想象,可以假设 。有助于孩子思考的问题并不是那些“中国有多少个民族”之类的问题,而是“如果地球是蛋糕,大海是墨水,树上长的是糖果,我们喝什么?”之类富于想象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