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蓝玉造反,能打得过朱元璋吗?可惜这大明最强武将被剥皮惨死

中国古代历朝“大案”里,爆发于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的“蓝玉案”,公认是极度血腥残忍的一桩 。
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初八,战功卓著的明朝“凉国公”蓝玉突然被逮捕下狱,两天后就被处决 。六十五岁的明太祖朱元璋,接着又掀起一场空前风暴:“追查蓝玉余党”的酷烈行动持续数年,数万文臣武将被定为“蓝党”,其中被杀两万多人,冯胜、王弼、傅友德等名将都惨被株连,另外还有大批公侯勋贵及其子弟 。经过这场折腾,昔日遍布明初朝堂的“淮西勋贵”,几乎被一扫而空 。

假如蓝玉造反,能打得过朱元璋吗?可惜这大明最强武将被剥皮惨死

文章插图
如此残杀,也叫后世不少“野史粉”愤愤不平:曾经横扫漠北,在捕鱼儿海“团灭”北元的大将军蓝玉,怎么就这么乖乖坐以待毙呢?难道就不能扯旗造反,和“滥杀功臣”的朱元璋真拼一场?
其实,这事儿蓝玉早想到了,他还真打算“搏一搏”:早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八月时,他就把曹震、朱寿、何荣等亲信叫到自己私宅密谋,打算在次年二月二十五日正式造反,打算到时候纠集“二三百贴身好汉”发起突袭,一口气篡夺大明江山 。谁知还没动手,就被朱元璋逮进了牢里,其同伙也一个个落网,先前的“造反计划”也被录了口供,编入了记录蓝玉“造反罪状”的《逆臣录》里 。
但如此“造反计划”,也叫多少“野史迷”们连呼不信:蓝玉可是手握重兵的明朝大将军,还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经典的“捕鱼儿海奇迹” 。这么一个战神级人物,造个反竟然只能凑二三百人?计划也这么简单粗暴?但事实上,在朱元璋在位时造个反,能凑个两三百人,确实已经很不容易了!
“蓝玉案”发生时的洪武二十六年,正是明王朝的“卫所制度”日益成熟的年代,大明全国的一百二十万军队,被划为了内外三百二十九个卫所,每个卫所都配有专门的屯田 。以朱元璋的话说“吾京师养兵百万,要令不费百姓一粒米” 。军队的经济命脉,牢牢由明王朝掌控 。
而“卫所制”下,明王朝的“统兵”“带兵”,也是有严格的制度:五军都督府统领天下卫所,彼此还不相统属,调兵的权力却在兵部,没有兵部的命令,就算你是大将军,一个兵也别想调得动 。所以当年“老相国”李善长找信国公汤和借三百个兵盖房子,汤和愣是一个兵没敢借——不是舍不得借,而是大明制度在这儿,借不得!
放在蓝玉身上,能凑齐“二三百贴身好汉”,已是相当的不容易 。琢磨出这么个简单粗暴的“造反计划”,也是有多大锅下多大米 。但即使这样,还是不出意外撞上了朱元璋的枪口,还被朱元璋以此为由头掀起大案 。
假如蓝玉造反,能打得过朱元璋吗?可惜这大明最强武将被剥皮惨死

文章插图
那么问题来了,哪怕此时勋贵里最凶悍的“战神”蓝玉,都能被朱元璋轻松拿捏,为何朱元璋还不依不饶,非要以屠戮上万的代价,把这群“勋贵”往死里治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蓝玉的“作” 。以军事能力说,战功累累的蓝玉足以与徐达李文忠等“明初老牌名将”比肩 。但以日常表现说,比起低调做人的徐达李文忠们,蓝玉却是长期高调:平日就经常侵占民田,日常的起居物品都用金银器,属于严重“违制”,身边养着几百个奴仆,各个如狼似虎 。而在立下“捕鱼儿海大捷”后,蓝玉更是“作事儿”办了一筐:回师的时候路过喜峰口,因为嫌当地小兵“开门”慢,竟直接破关而入……
这类事情,随便一条,都犯了朱元璋的忌讳 。但蓝玉的身份还特殊:他既是明初名将常遇春的内弟,常遇春女儿成为太子妃后,他自然又成了太子朱标的舅爷 。由于他与太子朱标关系密切,所以这类“作事儿”,当年的朱元璋每次都只是“切责玉” 。但等到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新“继承人”是年幼的“皇太孙”朱允炆 。一个军事能力强大且飞扬跋扈,且是“皇太孙”舅爷的蓝玉,自然令朱元璋忌惮——万一自己不在了,“皇太孙”能镇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