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歌的节拍是什么


杵歌的节拍是什么

文章插图
【杵歌的节拍是什么】杵歌的节拍是四二拍子 。杵歌是伴随杵舞的是一种劳动歌曲 , 妇女舂米时 , 三四人一组 , 共持木杵 , 环臼而立 , 随着舂米的节奏而低声唱和 , 委婉动听 , 很有特点 。杵舞亦称杵乐 。高山族民间舞蹈 。杵由木头制成 , 一人多高 , 长的可达2米左右 。
杵歌以居住在台湾日月潭边邵人的杵歌最为著名 。杵歌源于劳动生活 , 过去 , 邵人舂粟多在室内地面挖一臼形洞 , 底铺盘石 , 将粟谷倒入 , 用两头粗中间细 , 长约2米余的木杵舂米 , 后来逐渐发展为多人表演的歌舞 。
杵舞由于杵之长短 , 粗细不同 , 舞者用力或轻或重 , 从而形成一组天然的木石乐音 , 而且用称作塔刊的竹筒乐器击地声作为伴奏 。表演时 , 舞者随歌挥杵 , 交错敲奏 , 忽聚忽散 , 错落有致;时而踏地、轻摇 , 时而左右摆动 , 优美委婉的歌舞 , 和着天籁般的杵音和竹筒声 , 相得益彰 , 美妙之极 。
伴唱歌曲多是古调民歌和传统的词曲 , 也有新作 , 但都充满田园风味 。如名为《丰收的喜悦》的歌中唱道:湖光闪烁着绿影 , 粟米丰收一片欢欣;父母开镰幼童相助 , 不怕劳苦协力齐心 , 表演中反映了高山族人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