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份“罚单”直指上市公司实控人:创业股东屡犯粗暴占用 娴熟玩家花样造假

_原题为:79份“罚单”直指上市公司实控人:创业股东屡犯粗暴占用 娴熟玩家花样造假
摘要【79份“罚单”直指上市公司实控人:创业股东屡犯粗暴占用 娴熟玩家花样造假】截至9月11日,2020年年内A股市场79份“罚单”直指上市公司实控人 。违规占用资金、财务造假成为典型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资本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2020年年内A股市场79份“罚单”直指上市公司实控人 。
违规占用资金、财务造假成为典型 。
“我们也在努力管住实控人的手 。”一位董秘在与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沟通时表示 。
其坦言,很难回避实控人依托上市公司平台与其它旗下资产进行业务关联 。实控人与上市公司存在资产或贸易交割等,则会给董秘、财务总监等带来巨大的压力 。
比较典型的,一家化工类上市公司实控人受访时,亦在踌躇满志于一个产业闭环的搭建,如何规避与上市公司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甚至资金占用等问题,其则认为“职业经理人团队会处理好相关事宜” 。
这还是曝于阳光下的交易 。部分上市公司实控人未经上市公司决策流程,资金占用,甚至财务造假的案例,影响更为重大 。21世纪资本研究院研究发现,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件、资金占用、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A股上市公司实控人的多项违规“暗箱操作”,最终为公司经营埋下了“雷” 。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综合运用一案多查、行政处罚、市场禁入、行政和解、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和刑事追责、民事赔偿、诚信惩戒、举报奖励等全方位立体式追责机制精准执法,切实加大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违法成本” 。
“精准监管精准处罚,对大股东实控人的处罚在加重 。”接近监管人士透露 。
市场期待变化,但改变难以一蹴而就 。
违规占用资金手段众多
“资金诱惑,尤其对于一些产业出身的上市公司实控人诱惑太大 。在企业做大之后,他们也最容易忽视企业与个人的边界,忽视上市公司治理要求 。”9月11日,北京一位投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坦言 。
在79份“罚单”中,11份涉及大股东或实控人“违规占用资金” 。
比如上市公司的实控人,通过直接挪用,或主导上市公司开拓所谓的新业务,或进行一些没有商业实质的交易或投资,使资金最终流到了实控人手上 。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梳理,今年6月16日,主营安防视频监控行业的中威电子(300270.SZ)和公司实控人石旭刚等人,被浙江证监局出具了警示函 。
浙江证监局在日常监管中发现:中威电子存在实控人违规占用资金;未按规定使用募集资金;定期报告业绩披露不准确等三方面问题 。
中威电子实控人石旭刚,是典型的高校专家创业成功案例 。早在2000年3月,浙工大同意石旭刚兼职创办成立中威有限,开启其商业历程 。
中威电子回复深交所关于2019年年报问询,进一步披露了大量细节 。
2019年期末,中威电子与会计师事务所一起进行自查时才发现,955.6万元募集资金通过支付给供应商无商业实质的货款的方式,最终流向石旭刚个人或非质押债权人账户;此外,1820.4万元公司资金通过项目备用金的方式借出后,由张某新、于某兴、赵某、冯某银、陈某、覃某艳等公司员工转出,最终流向石旭刚个人及非质押债权人账户;还有一部分42.46万元公司资金,由石旭刚指挥财务,直接银行转账划拨至其关联企业中威慧云,解决中威慧云的临时周转需要 。
对于上述违规事项,浙江证监局对中威电子董事长兼总经理石旭刚、副总经理何珊珊、董秘孙琳、时任财务总监徐造金、时任财务总监周金叶等人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