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野蛮”宝宝的变形计


??七大“野蛮”宝宝的变形计

文章插图
【导读】孩子在在生活中常常会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打人、骂人等侵犯行为,当宝宝做出这些举动时,爸爸妈妈不要惊慌,要想办法来帮助宝宝进行改变 。
幼儿的侵犯行为,如打人、骂人、独占等等,一直是个令众多父母头疼的问题 。由于幼儿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并且缺乏基本的社会知识,因此要纠正幼儿的侵犯行为,仅仅告诉他们不应该做什么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他们懂得什么行为更恰当,更可接受 。
1.创造一个不利于侵犯行为的环境
与成人相比,幼儿的行为更易受环境的影响 。实践证明,在一个有着多种多样的玩耍机会和选择条件,充裕的玩耍时间、材料和室内、室外的空间,以及适度的气氛控制的环境中,幼儿的侵犯行为将会大大减少 。同时,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对防止侵犯行为也有着很好的效果 。有教育意义的语言感受、木偶戏、喜剧等,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从而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 。

2.提供能显示合作作用的范例
为幼儿选择合作的玩具、活动、游戏和图书,给他们提供合作的机会,鼓励他们参与 。使用诸如“我喜欢你们俩一起搭房子的办法”或“我们大家都来扫除,干起来就容易多了”的话语,来说明合作的重要性 。
3.帮助幼儿了解他们的情感
愤怒感常常会导致侵犯行为 。我们应帮助幼儿懂得,并且学会寻求更富有建设性的办法来对待它们 。事实上,愤怒感是不可避免的,不应该否认;但对愤怒之下而产生的侵犯行为却不能认可,因为这样做并不能产生积极的结果,只会导致更多的侵犯行为 。不过,在帮助当事儿童找到理想的解决侵犯行为的办法时,承认愤怒行为则是有效的 。
例如,说“我能看出你对小兰很恼火,因为她不和你一起玩皮球,可你不该拧她 。要告诉她,我真想能轮到我玩一会儿!

4.不要无视侵犯行为
偶然发生的侵犯行为并不总会引起冲突 。例如,小强可能推了小斌一下,而小斌未作进一步的反应就迅速离开了 。在这种情况下,不予理睬可能是最省事不过了,因为遭到攻击的幼儿没有发生任何抱怨 。然而,无视侵犯遭遇却传达了侵犯行为将被默认的信息,结果只能使这种行为不断加强 。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进行干预,明确表示这种侵犯行为是不能接受的 。
一个办法是帮助受害者维护自己的权利 。“告诉小强你被推的感觉如何”,或“告诉小强不要推你”,让小强知道他的行为是不恰当的 。同时,我们还应该为可能目睹了这种遭遇的其他儿童,扮演一个重要的,对此非常关切的角色 。

5.传授有用的语言表达技巧
控制侵犯行为的一个有效办法,是教给幼儿语言表达的技巧 。熟练的语言表达可以使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而这常常能够避免发生侵犯行为 。由于许多幼儿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他们无疑将从这种指导中获益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说:“告诉贾森不要打你,因为这会造成伤害”,或“贾森,告诉李松你想要什么”来帮助他们,从而使幼儿掌握解决侵犯行为的变通办法 。

6.用讲道理的方法引导幼儿
教给幼儿内在的自我控制办法是重要的 。例如,不要一味训斥多抢占水果的幼儿,而应该提醒他们,“你拿了那么多水果,其他孩子就得不到他们应得的一份,就会挨饿 。你想想,这样做对吗?”比起惩罚来,讲道理更有助于幼儿明白事理,增强责任感 。
7.控制处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