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从艺术到生活化的真正内涵

钧窑釉的分相是在一定化学组成范围内,成时的温度、气氛和时间的综合影响下而导致的一种化学过程 。由于影响因素复杂,因而很难掌握钧釉的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窑变” 。

钧瓷,从艺术到生活化的真正内涵

文章插图
“钧不盈尺”还有一种说法是;北宋钧瓷是作为供皇帝的专贡精品,奉为朝廷观赏使用,因为古代皇帝常自诩己为“九五之尊”自命,并受到上下大臣的尊称和附会 。所以,钧瓷的实际高度就限制在了九五之内 。当然九尺五寸是不可能的,故缩至九寸五以内,也即不许有超过一尺的范围 。所以,传世的北宋钧瓷的尺寸也佐证证明了这个说法 。
【钧瓷,从艺术到生活化的真正内涵】钧窑瓷极其珍贵,这在民间有众多的说法,比如"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 。"钧瓷无对,窑变无 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挂红,价值连城,钧不挂红,一世受穷“等等 。对于钧瓷的商业价值,当地民谚说 :"进入西南山,七里长街现,七十七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天下走,日进斗金 钱" 。
钧瓷,从艺术到生活化的真正内涵

文章插图
钧窑是宋、金、元时期北方地区规模庞大的重要窑场之一,其遗址位于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内,最著 名的窑场位于禹州旧城北门内的钧台与八卦洞附近 。传说钧台是大禹传位的地方,故一般认为钧窑得名于钧台 。
宋钧瓷的“棕房”孔论述,彼说此述,众说不一 。有的呼其为“针孔”、“针眼”,有的叫作“橘眼”,有的称其为“猪毛孔” 。笔者经过对所藏宋钧瓷釉面进行细致认真的观察发现,宋钧瓷的釉表小孔虽然很少,但小孔的内部空间较大,不是直上直下的“针孔”、“针眼”或“猪毛孔”,将其称为“棕房”更为形象确切 。在50倍放大镜下仔细观察其釉面小孔表明,孔内径向长度可达孔口直径的4—6倍,较大的“棕房”孔洞可以从洞口直接观察到胎体 。
钧瓷,从艺术到生活化的真正内涵

文章插图
人间有五色,尚且千变万化,何况钧瓷色彩天成,更是变幻无穷,故世上绝无相同之两件钧瓷,所谓“钧无 双”也 。加之钧瓷烧制极难,有“十窑九不成”之说 。历代帝王皆钦定为御用珍品,专有于宫廷而严禁于民间,亦“君无 双”之意 。中国五大名瓷,钧、汝、官、哥、定,以钧瓷为首,谓瓷之君也 。其它瓷上可供于贵宦高堂,下可用于布衣陋室,唯钧瓷自帝室之下,民间罕见,莫知其祥 。故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盛誉 。
钧瓷更加奇特的是,有的经窑变后出现奇异美妙的自然景观,有的像雨过天晴天空中飘浮的紫色云朵,有的向夕阳残照、飞云流水,激浪飞舟,幕鸦寒林、仙山楼阁、海市蜃楼、伯牙抚琴、雄鸡高歌等等 。见仁见智,妙不可言 。可谓观之如景,景随人意,使人陶醉入迷,爱不释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