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孩子成长中的“倦怠期”

【了解孩子成长中的“倦怠期”】了解孩子 成长中的“倦怠期”
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如果经常重复做相同的事情,就会产生倦怠感,这会使我们感觉自己真的像生病 了一样——浑身乏力、提不起兴致 。
其实,宝宝 也有可能遭遇和大人一样的状况,只是当情况发生时,不仅他们自己不清楚原因何在,就连身为爸 妈的我们也会忽略“倦怠期”的问题,反而认为一向很乖的宝宝 难道是逆反期到了?别担心,宝宝 不过是累了而已 。
幼儿园的倦怠期
上幼儿园有两三个年头的小孩,由于太熟悉园内的气氛,刚入学时的那股新鲜感已削减,很多人就开始觉得无聊,把上学当作是一项苦差事 。
这种“幼儿园的倦怠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北京市新世纪教育研究所学前教育专家王玉艳认为,孩子 的体力和智力在一定的水准以上、生活态度也早熟、进入幼儿园后社交性能顺利发展的孩子,愈会产生这种倦怠感 。另一种情况是,邻居念幼儿园的同伴都已经进小学,只剩他一个人仍在上幼儿园时,也容易有倦怠感产生 。
当然,有时候幼儿园本身没有拟定三年的教育课程,而只是以类似的内容重复教育,这也是令幼儿厌烦的原因 。而站在爸 妈的立场又不能说:“既然讨厌就不要去上学好了 。”在这种压力累积之下,孩子 的倦怠感会愈来愈强烈,终有一天会转变为憎恨上学 。因此,不要一味地勉强孩子 去上幼儿园,应该仔细检讨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以便更进一步研究解决的对策 。
如果因为能力强而觉得在幼儿园里太无聊,也可以请求老师给他做事情的机会,例如帮老师整理本子、换花瓶的水、照顾小班的儿童 等,尽量动脑筋使之扮演不会感到无聊的角色 。大人一旦预知孩子 会有这种倦怠感,在两年的幼儿园生活后也可以考虑转到其他的幼儿园 。
循循善诱--让孩子 认识自我
孩子 是否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估价自己的能力,是其的一项重要指标 。为了帮助孩子 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发展孩子 的自尊心,提高孩子 的自我意识水平,爸 妈应使孩子 认识到世界上只有一个“我” 。“我”是独特的,有动听的名字、短短的黑发、小小的嘴巴、大大的眼睛;“我”很能干,能用自己的双手吃饭、穿衣、剪纸、绘画、弹琴,能用自己的双脚行、奔跑、跳跃、攀登,能用自己的鼻子闻出多种不同的味道,能用自己的耳朵听出各种奇妙的声音 。“我”有许多优点,当然也有一些缺点,不过,经过努力,“我”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个好孩子。
为此,爸 妈可采用各种形式来进行:鼓励孩子 在镜子前照一照,看看自己的五官长得怎么样、身材如何;启发孩子 通过不同的手段,绘出自己的形象,比如躺在地上,请爸 妈帮忙描出身体的轮廓,然后自己进行剪贴,也可自己画自画像;引导孩子 对自己的照片、作品进行分类、整理,按日期前后进行排列,或按照内容进行编排,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成长档案;把各种折纸作品收集起来装订成册,使孩子 能经常翻阅、观赏,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和自豪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