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一说起心理疾病,人们总认为与小孩子关系不大,特别是那些正在呀呀学语或蹒跚学步的小宝贝 。然而,医学心理专家在对大量的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进行调查和分析中发现,很多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或成年人的心理病态,大多起源于儿童时期乃至婴儿时期 。但家长们往往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非常关注,比如一发烧就会急着带去看医生,而时常忽略了孩子所出现的心理疾患信号 。
【宝贝心理:儿童电视孤独症】《妈咪宝贝》为读者推出“宝贝心理门诊”栏目,特邀国内知名儿科心理专家翁晖亮教授出诊,为家长们讲解小儿常见心理疾患的预防和应对策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身心健康地成长!
病案介绍
童童是一个4岁的小男孩,他时常会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半天,两只小眼睛只盯着荧光屏,对其他什么都不感兴趣 。他不愿活动,不愿和别人说话,连对吃饭也没有多大热情 。久而久之,童童变得孤独、怕羞,见了外人也不敢抬头,还不愿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儿,就连摇马都不会坐 。当小童童的表现真正引起妈咪的注意时,这种行为已经非常顽固了,根本改不过来,妈咪只好带他去医院的儿科心理门诊 。
经过检查发现童童患有贫血,生长发育程度也较同龄孩子慢,只相当于2岁大,童童被医生诊断为“儿童电视孤独症” 。
病案点评
近年来国外学者发现,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儿童孤独症患者日益增加 。他们将其中由于看电视而引起的孤独症,称为“儿童电视孤独症”,多见于3-7岁的儿童 。国外专家经过观察和研究后指出,患了儿童电视孤独症的孩子,即使再经最优良的教育,将来仍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也就是说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很好地生活 。
医生分析 : 临床表现
1.患儿表现为每天长时间地看电视,让人觉得他们离不开电视,整天与电视为伴 。而不关心周围的事物,对玩具不感兴趣,也不喜欢接触小朋友,不让看电视就会焦虑不安 。
2.患儿在看电视时不让别人干扰,还时常模仿电视中人物的动作、语言,仿佛自己就是电视剧的人物,并能将电视节目中的故事情节背得滚瓜烂熟,文不对题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有的患儿出现了自言自语等反常行为 。
3.患儿性格孤独,缺乏生活经验,缺乏学习能力,缺乏责任心,缺乏应付环境的能力,不能适应社会,情绪经常波动、不稳 。
引发原因与危害由于儿童的思维能力较差,所以行为模仿性较强 。当他们过多地看电视时,就会造成大量的电视信息深深地渗透到他们的性格和行为之中 。往往是电视看得越多,对患儿的影响亦越大,常对身心健康造成如下危害:
1.由于处在孤独之中,常常既忘了自己的存在,也忘记了他人的存在,完全陷入虚幻的情景之中想入非非,日后心理变态严重 。
2.缺乏学习能力,积累不了多少生活经验 。只会在家中处理日常生活,不会与他人交往,不知应怎样对待周围的事物,也没有适应社会的能力,长大后很容易成为“心理不健全”的人 。
5大防治对策
1.要严格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特别是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 。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0.5-1小时,并且看电视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6点半至7点半 。
2.看电视时要选择适合孩子看的电视节目,内容要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 。适合儿童看的节目有动画片、木偶片、儿童文艺节目、知识小品、智力竞赛或反映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的节目 。凡不适合儿童看的节目,家长应坚决不要让孩子看 。
- 儿童情商培养四步骤
- 重视婴儿期的心理卫生
- 关注婴儿心理需求
- 注重宝宝心理健康的三阶段
- 儿童食谱营养花样饭:山药醉枣花饭
- 儿童情商低的三种表现
- 儿童猝死与疫苗接种无关系
- 宝贝为什么玩小鸡鸡
- 请警惕产后合并症的发生
- 学龄儿童应注意哪些心理问题――潘 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