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情绪是人的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人们一般将喜悦、愉快等情绪称之为积极情绪或良好情绪,而将忿怒、哀伤、惊怕、恐惧等情绪称之为消极情绪或不良情绪 。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喜悦、愉快的情绪能明显于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 。反之,恐惧、悲伤等情绪会危害其身体健康 。情绪为什么会影响人的健康?许多心理学家对此作过不少研究 。例如,有人对于情绪和消化功能的关系作实验,证明人在进餐时情绪愉快,能使胃液分泌增多,食欲增强 。相反,进餐时情绪恐惧不安,会抑制胃液分泌,而使人不思进食 。美国有位学者把同一窝生的两只羊羔,安排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喂养,唯一不同的是,一只羊羔身旁拴了一只狼 。狼虽然碰不到羊羔,但羊羔随时可以看见狼 。另一只羊羔的身旁没有拴狼 。不久,前者由于情绪恐惧而不愿进食,日益消瘦而死亡,后者进食始终很正常,长得很健壮 。这一实验的对象虽然不是儿童,但其道理是相同的 。
    幼儿积极的情绪能促进其智力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培养幼儿智力方面,忽视了以培养优良情绪、良好意志和性格去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中,因情绪变化而影响幼儿求知欲及智力发展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 。
    幼儿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形成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期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开始时期 。情绪经常处在良好状态的幼儿,对成人的各种指示一般都乐于接受,这样就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形成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独立活动等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
我们怎样为经常保持幼儿的积极情绪而努力呢?
首先,要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
(一)成人要以愉快、喜悦的情绪感染幼儿 。情绪是可以相互感染、影响的,尤其是幼儿 。家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以愉快、喜悦的情绪去感染他们 。经常发怒的幼儿及情绪焦虑的幼儿,基本上都是因受父母的影响所致 。有的幼儿虽然父母的心情较好,但由于父母对他们过分溺爱、迁就,因而脾气暴躁,经常发怒 。
(二)要细心了解幼儿的需求,并给以恰当的满足 。幼儿有生理和社会心理的种种需求,有些需求如果是合理的,也是成人力所能及的,就应当给予满足,这样可使幼儿情绪稳定和愉快 。有时幼儿表达不清自己的需求时,成人必须细心体察、了解,随后正确对待 。
(三)要给儿童有"情绪准备"的时机 。家长或教师在教
育幼儿时,往往习惯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幼儿立刻听从,不给他们留有思考及情绪准备的时机,这样容易引起幼儿的"逆反心理",甚至出现对抗情绪,使幼儿的情绪处于消极状态 。因此,教育者在教育幼儿时,必须尊重他们,说服他们,要让他们自然滋生积极情绪,如有个幼儿迷恋于看电视,但睡眠时间一到,母亲就立即将电视机关上,命令他上床睡觉 。开始时,这种简单、快速的处理方法激起孩子大哭大闹 。以后,父母商量改变方法,当睡眠时间已到,孩子仍在看电视时,母亲就说:"XX很乖,再看一会儿就去睡的 。"有时则说:"我喊一次一二三,你就上床去睡觉,好吗?"这样就给孩子留有情绪变换和思考的余地,幼儿接受承认要求时就容易适应了 。
(四)要经常引导幼儿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使其体验"成功"的欢乐情绪 。不要让幼儿仅仅在满足吃、穿需要时才产生愉快、喜悦情绪,应同时让幼儿在完成学习、劳动任务中,或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尤其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更要注意这一点 。让孩子经常和小同伴玩,在家里帮父母做简单的家务劳动,孩子的生活得到充实,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会获得满足和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