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推动文化发展

元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 , 其制作精巧而传世很少 , 故而失常名贵 , 依据时刻大致分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晚期三个时期 , 其间又以“至正型”为最 佳 。元青花瓷拓荒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 , 其瑰丽雄浑、画风豪宕 , 绘画层次繁多 , 与汉民族传统的审美情味截然不一样 , 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 一起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基地 。

元青花推动文化发展

文章插图
【元青花推动文化发展】元青花的釉面一分泛青色、多为卵白色 , 积釉处呈水绿色 。部分釉汁中加了釉果 , 所以有肥厚凝重的特点 , 有些器物表面有轻微橘皮釉和缩釉现象 。民国以前的传世古瓷釉面 , 宏观看去都有沉稳、老旧、釉厚的有玉质感 , 上手柔和 。微观看留有不同程度的使用磨痕 , 棱角、凸起部分会有历史的烙印 。再珍贵的器物 , 只要你常欣赏把玩 , 定会留下时间的记忆 。出土出水器物由于受浸 , 局部气泡会变成红褐色 。过去古人是用柴烧窑 , 釉中气泡用放大镜观看有密集、通透、分大、中、小、这些现象都是鉴定古瓷的佐证 。
元青花瓷器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 。其富丽雄浑 , 画风豪放 , 绘画层次繁多 , 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 , 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同时 , 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 心 。元代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 , 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 , 故而异常珍贵 , 根据时间大致分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阶段 , 其中又以“至正型”为最 佳 。
元青花推动文化发展

文章插图
瓷器釉面的平坦度与施釉方法有直接关系 。因为元代青花瓷器是选用蘸釉、浇釉和刷釉技术 , 所以看上去釉质饱满肥厚 , 但平坦度欠缺 。格外是选用浇釉和刷釉技术的大件器物 , 釉面通常留有“泪痕”和“刷痕”景象 。清代今后景德镇遍及选用吹釉法施釉 , 釉面的平坦度较前朝大有进步 , 现代又选用电动空气压缩机替代人工吹釉 , 大大进步了出产功率 。釉面过于润滑平坦淡薄者 , 均是现代吹釉商品 。
中国人就这样在自己的家门口失去了认识元青花的机会 。象耳瓶被大维德爵士买走 , 流到了国外 。英国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古瓷器学者霍布森是首位关注并认可元青花的专家学者 。他于1929年发表了《明以前的青花瓷》 , 详细介绍了民国初年英国大维德爵士从中国收购去的一对至正纪事年款的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 但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 。
元青花推动文化发展

文章插图
作为一种深受西域文明影响的瓷器样式 , 元青花身世的昭雪与它的诞生一样 , 与西方渊源颇深 。西方学者和收藏家的研究发现 , 帮助我们更新并丰富了对青花瓷的认识 。
一般元青花的变形莲瓣边饰 , 有的为一组、有的画二组 , 构成上下对应的仰、覆莲瓣纹装饰 。除盘以外 , 其他型器上的莲瓣 , 均呈单体形式排列 , 莲瓣间留有空隙、互不相连 。而明清的青花瓷器 , 其莲瓣纹边饰一般均呈并拢(共边)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