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心理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

推荐阅读
???
??????????????????????????E????

少年儿童出现厌学、忧郁、孤僻、攻击性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儿童多动综合症、儿童精神分裂症、青春期忧郁症等精神性疾病,无不与早期家庭教育的失误有关 。而家庭教育失误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只重视儿童智力的开发和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儿童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笔者认为家庭教育中应重视儿童心理素质教育,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宝宝心理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一、重视胎教
现代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胎儿成长到四个月左右已基本形成大脑,此时胎儿已有感知觉,能感知母体内外的各种信息刺激,这个时期给胎儿提供适当的刺激,不仅能促进胎儿大脑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大脑沟回的形成),而且为儿童今后的个性尤其是气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所谓适当的刺激,主要有两方面,如母体的营养应注意全面性,情绪应保持良好的状态,稳定、乐观、平和,切忌烦躁、忧郁、喜怒无常 。二是提供一些良好的外部刺激,如避免噪音和污染,而提供一些清新悦耳、活泼舒畅的声音刺激,如轻音乐、鸟鸣声、流水声等等 。
二、抓住几个发展的关键期
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有一段特殊时期,其成熟程度最适合于学习某种行为 。在关键期,正常的发展一旦受阻,将会在以后的发展中产生障碍 。
1、1——3岁是儿童言语、动作发展的关键期,这时,父母应引导儿童流利、清晰、准确地表达,同时,有意识地教育孩子有礼貌地与人交流,如教孩子一些礼貌用语,以温和的、商量的语气与人说话 。此时动作发展迅速,父母应注意儿童行走的姿式和手眼协调、肢体动作的协调 。
2、6——7岁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此时,儿童大脑重量已达到成人的80%多,大脑的脑叶和沟回的发育已初具雏形 。此时是感知、记忆、注意等能力的显著加速时期,也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 。因此,此时是开发智力最关键的时期,家长应给儿童创设机会接触各种事物,接受各种刺激,如带领孩子郊游、远足,让孩子了解大自然、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引导孩子进行各种游戏活动,给孩子讲故事、读书等等,刺激视、听、触摸、运动等各种感官的充分活动 。切忌此时过早地对孩子进行某些专业训练 。
3、11——12岁进入青春期,也是儿童心理发展尤其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某些学者称之为“人生的第二次诞生”,也有人称之为“危险期” 。此时的教育往往令许多家长一愁莫展 。青春期最显著的变化是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 。因此,这时家庭教育的重点应是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地度地这一时期 。
三、创设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是儿童生活、学习和活动最主要的场所,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生活方式及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健康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完整的家庭结构,和谐、宽松、民主的家庭气氛可培养孩子开朗、乐观、合群、有爱心等健康人格特征 。而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则可能形成孩子孤僻、偏执、忧郁、冷漠等不良的人格特征 。有的家长一味地放任迁就、娇惯,最终可能造成孩子任性、自私等不良行心理倾向,甚至出现罪错行为 。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管教过严,也可能造成孩子人格上的偏差,如自卑、胆怯、焦虑、对抗等 。因此,创设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