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让孩子快乐说晚安( 二 )


·当熟悉的环境发生变化时
孩子对自己熟悉的情境会有一定的应对方法,但当他去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本已掌握的对付方法就会“失效”,使儿童感到焦虑和不安,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
正确对待孩子的恐惧心理
恐惧、害怕是人类为了躲避伤害而表现出的自我防御反应,它不是一种可怕的不良行为习惯,相反有其积极的一面 。因此,当孩子表现出胆小畏惧时,父母不用过于担心 。许多时候,随着年龄增长,恐惧会逐渐消失,并不影响孩子的生活、行为与社会活动 。但如果孩子的恐惧心理过度强烈,以致影响到他正常的发展,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干预了 。
建立和谐安全的家庭心理气氛
建立和谐、安全的家庭心理气氛对克服孩子恐惧心理非常重要 。孩子恐惧心理来自他们对外界的一种不安全感,让孩子感觉到安全,多给他们一些关爱,让他们明白有爸爸妈妈在什么都不用害怕,就会减轻孩子害怕的情绪 。
对孩子的恐惧恰当地做出反应
对孩子的恐惧既不能满不在乎,也不能大惊小怪 。当孩子感到害怕的时候,切勿责备、嘲笑或愚弄孩子 。如果用指责、批评、生气来对待孩子的胆小,只能让孩子的焦虑情绪恶化 。如孩子开始惧怕黑夜,骂孩子是胆小鬼,吓唬他不许哭,绝不是好办法 。当孩子听到雷声感到害怕时也不能说:“雷声有啥害怕?别像个小孩子一样长不大 。”越是这样,孩子就越惊恐不安 。当然也不能孩子一害怕,父母也跟着害怕,这时父母的心态要自然平和,可以和孩子说,爸爸、妈妈小时候也像你一样害怕这些,长大了才不怕的 。
多与孩子沟通,讲明事情真相
经常给孩子讲些常识是帮助他克服恐惧感的最有效的方法 。孩子惧怕某事物,常常是因为无知 。一旦明白真相,其恐惧心理便会自然消除 。如孩子恐惧雷电,教师、父母可向孩子说明雷电产生的简单道理,让孩子明白雷声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从而消除他对雷电的恐惧 。除了用语言给孩子讲道理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去实际观察 。如对一个害怕黑暗的孩子,你可以让孩子听听风吹树叶发出的响声,告诉他白天、晚上树叶发出的响声是一样的,孩子亲自看到、听到,也就不会有奇怪的想法了 。
第一页上一页123下一页最后一页上一篇“语言”下一篇用行为法改变孩子的恐惧心理
要经常、及时地赞赏孩子好的表现 。当孩子去接近曾经害怕的小兔子时,大人要及时鼓励孩子的勇敢 。孩子敢独自睡觉了,要及时给予表扬 。在孩子害怕时也可用转移注意法,即当儿童看到、听到惧怕的事物时,用玩具或语言来分散他的注意力,使其注意力从惧怕对象上转移,忘掉恐惧 。孩子已经对某一事物比较害怕时,也可以使用系统脱敏法——当孩子惧怕无须恐惧的事物时,成人可诱导他接近所怕事物,久而久之,他便会见怪不怪 。
用榜样示范法改变孩子的恐惧心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方面,绝不能用魔鬼、妖怪、毒蛇、老虎等恐吓类的话语刺激孩子;另一方面,要以坚毅勇敢的行为影响孩子,还可以多树立一些身边的榜样,如当身边有孩子表现出勇敢、坚强的行为时,应及时给予表扬 。当然也可以借助影片、故事、图书,对孩子进行各种示范,从而克服孩子的恐惧心理,培养其勇敢、乐观的个性 。
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要让孩子了解并做好准备
在受到重大压力和面临巨大变化时,如父母离婚,孩子的恐惧心理往往会达到顶点,此时,一定要给孩子以恰当的帮助 。父母应该提前让孩子了解变化,并让孩子认识到,环境的变化不能改变他们对孩子的爱,他依然是安全的,不用害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