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篡唐时,李唐宗室子弟有什么反应?结局如何?

“燕啄皇孙”这个成语指的是西汉赵飞燕姐妹阴谋毒害皇孙的典故 。不过这个成语的出处非在汉朝,而是由唐朝大诗人骆宾王所创作 。骆宾王所指的真正对象也不是赵飞燕姐妹,而是临朝称制的皇太后武则天 。

武则天篡唐时,李唐宗室子弟有什么反应?结局如何?

文章插图
垂拱四年(688年),武则天以“天授圣图”为名,要求全国各州都督、刺史以及李唐宗室、外戚一律要赶赴神都洛阳,参加拜洛受图仪式 。
接到武则天的诏书,各地的李唐宗室王爷们心中都有很不好的预感 。武则天篡位称帝之心已是路人皆知,如果她最终要迈出这一步,那就势必会清除李唐宗室子弟 。这次让大家一起前往洛阳,难不成是要将大家一网打尽?
当时的李唐宗室中,高祖的儿子还有四人: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舒王李元名、鲁王李灵夔;太宗的儿子有二人:越王李贞、纪王李慎;高宗的儿子有四人:庐陵王李显(唐中宗)、唐睿宗李旦,以及庶出的李上金、李素节 。
武则天篡唐时,李唐宗室子弟有什么反应?结局如何?

文章插图
虽说李显和李旦一个是前任皇帝,一个是现任皇帝,但他们有名无实,说话根本不顶用 。因此真正具备号召力的只有高祖四子、太宗儿子,以及他们的子嗣 。
时任绛州刺史的韩王李元嘉是当时资历最老的宗室成员 。眼看武则天篡位之心昭然若揭,李唐子孙将面临灭顶之灾,李元嘉决定奋起反击 。他让儿子给豫州刺史、越王李贞写去了一封密信,上面写道:“内人病渐重,恐须早疗,若至今冬,恐成痼疾,宜早下手,仍速相报 。”表面上看,这好像是一封普通家书,可李唐子孙们都很清楚,这信中的“内人”是暗指武则天,“病渐重”是说她篡位之心已很明显了,所以应该“宜早下手” 。
武则天篡唐时,李唐宗室子弟有什么反应?结局如何?

文章插图
在李元嘉的号召下,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李唐宗室王爷们纷纷行动起来,彼此互通书信,商议对策 。不过由于事情太大,所以他们在信中的措辞都非常隐晦 。如此一来,沟通效率自然十分低下 。
就在诸王互通书信之际,一件最让他们害怕的事情发生了:武则天获悉了此事 。令人无语的是,泄密的并非外人,而是鲁王李灵夔的儿子李霭 。
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为了将反对势力消灭在萌芽阶段,大加鼓励告密 。李霭觉得反对武则天风险太大,还不如向武则天告密换取荣华富贵更加划算 。于是便将包括自己老爹在内的所有李唐宗室全部给出卖了 。
武则天篡唐时,李唐宗室子弟有什么反应?结局如何?

文章插图
由于诸王还未准备妥当,因此在面对武则天派来的平叛大军时,自然毫无抵抗之力 。这里面只有越王李贞、琅琊王李冲这两父子仓促起兵抵抗,但很快就被兵败被杀 。其他诸王不敢有所动作,但结果也是束手就擒 。
李贞父子起兵让武则天找到了一个铲除李氏诸王的绝佳借口 。她立即将此事无限扩大化,并派酷吏周兴负责审理 。在周兴的刑讯逼供下,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高祖之女常乐公主这几个皇族的核心人物很快就死在了狱中 。李灵夔之子李霭因举报有功,被擢升为右散骑常侍,但李霭的好日子也没过多久 。几个月后,武则天指使酷吏随便找了个罪名将李霭处死 。这个出卖所有宗室的叛徒也算是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只是不知他在九泉之下该如何面对李家的列祖列宗 。
【武则天篡唐时,李唐宗室子弟有什么反应?结局如何?】
武则天篡唐时,李唐宗室子弟有什么反应?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