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出台上市公司提质17条 A股公司质量究竟如何

摘要【国务院出台上市公司提质17条 A股公司质量究竟如何】国务院从上市公司提质角度提出17条要求,覆盖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健全退出机制、解决突出问题、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工作合力等六大方面 。(第一财经日报)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下称《意见》)10月9日发布后,证监会及沪深交易所立即组织学习并公开表态将坚决贯彻落实 。
国务院从上市公司提质角度提出17条要求,覆盖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健全退出机制、解决突出问题、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工作合力等六大方面 。
“(《意见》)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出了系统性、有针对性的部署安排,是今后一段时期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证监会称,将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中之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国务院金融委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切实抓好《意见》贯彻落实工作 。
对关注A股市场发展的各方人士而言,《意见》的出台并不意外 。仅去年以来,被开2.4亿巨额罚单的乐视网、被移送司法机关的康美药业以及被移送公安的獐子岛等,每一家违法违规之猖獗都令人叹为观止 。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决策层对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部署在此之前就已经开始 。2019年11月,证监会制定《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之后,各项改革、规则高密度出台,交易所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全力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
经营质量:在分化中增长,但警报未解除
上市公司一直被称为实体经济的“国之重器”、双轮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 。目前,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已经超过4000家,基本覆盖了各行业重点龙头企业和细分领域较强核心竞争力企业 。但是,正如《意见》所称,“目前上市公司经营和治理不规范、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仍较突出” 。
2020年前三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各类企业都遭遇严峻挑战,较大部分公司生产经营受到影响 。以2019年年报数据来观察A股公司业绩成长情况,代表性更强 。
上交所数据显示,2019年,沪市主板1500多家公司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37.21万亿元,同比增长9%,约占全国GDP总额近四成;共实现净利润3.19万亿元,同比增长9%,扣非后净利润2.97万亿元,同比增长8% 。
大盘蓝筹业绩表现突出 。上证50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19万亿元,净利润2.1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加9%、11%,占沪市整体营业收入的52%、整体利润的68% 。
当然,1500余家公司并非每家都盈利,部分公司经营存在困难和风险 。2019年,沪市主板141家公司出现亏损,与2018年基本持平 。从总体亏损金额来看,2019年度亏损约1178亿元,与2018年也基本持平 。
质押和商誉风险方面,截至2019年末,沪市主板股票质押的公司有1170家,较年初净减少203家,控股股东质押比例超过80%的公司有143家,较年初净减少51家 。2019年度,沪市主板公司商誉余额为5355亿元,共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85亿元,与2018年相比大幅降低 。
目前,沪市主板质押和商誉风险已得到一定释放,但结构上看,部分民营企业高质押风险仍然延续,一些前期“三高”重组公司的商誉居高不下,后续仍然需密切关注 。
深市公司呈现相似特点 。深交所数据显示,2019年深市公司营业总收入13.3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分别为6.5万亿元、5.2万亿元和1.6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7%、10.3%和11.7%,均显著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的营收增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