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教育是延续的,需要积累的,同时又是非常个体化的,因此,教育要信专家,但又不能完全信专家,它必须依赖于妈妈对宝宝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对宝宝施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教育,我们真正需要推崇的是孔夫子的因材施教 。教育没有一个人人可以套用的模式,找不到一把万能的金钥匙,只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个妈妈都可以成为非常成功的教育家,前提就是你必须认真地观察宝宝,及时发现他的特长与注意的重心,按照宝宝的天性来养育宝宝 。
常常看到各种媒体(包括报刊杂志、网络,当然也有各种各样的讲座与活动)提出很多观点,这些观点变来变去,甲说A是需要提倡的,B是不应该提倡的,C是对的,D是错的,乙则可能正好来个相反的论点 。这些互相矛盾的说法常常让我们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那么我们究竟该听谁的?如果让我说,甲和乙所说你可以参考,但不要偏听任何一方,你真正需要听的是孩子的心声和你自己的直觉 。
孩子会以他独特的方式来告诉你应该给予他什么,你的直觉也会告诉你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因为只有你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
比如,关于识字,很多人认为让孩子早识字有助于让他尽早学习自己阅读,培养他阅读的兴趣,也有很多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孩子早晚会认识那些字,没必要过早加重孩子的负担 。这两种观点谁也没什么错,到底该怎么操作全看孩子和你自己 。
记得我儿子还在6个月的时候,我就教他汉字 。为什么要教他汉字呢?那纯粹因为偶然 。
某一天,我十分孩子气地用粉笔在水泥地上写了两个字,那两个字就是儿子非常感兴趣的两样东西的名字,然后我给他念了两遍,结果他渴望的眼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发现他对文字和符号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就这样,我才萌发了教他识字的念头 。
从那以后,我就自制了很多卡片,利用这些卡片跟儿子玩各种各样的游戏 。这些卡片上面书写的全是他特别感兴趣的一些事物,所以当他看到这些代表他感兴趣的那些事物的符号时,他的好奇心被强烈地调动起来,结果他很快就认识了很多字 。当他转动小脑袋去找我要他找的那些汉字,或者用他胖胖的小手从一堆卡片里顺利地抓出他我提到的卡片时,他是那么地兴高采烈 。
我们把那些卡片藏在家里每个角落,玩藏猫猫的游戏;我们把那些卡片扔在地上,一个个踩着玩接龙的游戏;我在地上写上那些汉字,然后他用他的小脚丫按照我念出来的顺序一个个把那些用粉笔写的汉字擦去;我们玩撕纸游戏,把我们提到的每个汉字撕成碎片,飘飘扬扬地洒向空中,然后我们一同打扫……我们在游戏中彼此刮着鼻子,挠着痒痒,体验着亲子交流的各种乐趣 。
我没有觉得这些文字游戏给儿子带来不好的影响,相反,因为认识了很多汉字,他两三岁就开始独自阅读,上学后更是如虎添翼,从来不需要我去辅导他学习,因为读的书多,他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都在他的阅读活动中得到训练,所以他的自学能力也超出一般孩子的水平 。
11岁那年,他自学一个礼拜参加市小学组计算机大赛,居然获区一等奖,市三等奖,比大多数按部就班跟着老师学计算机课外班的大多数孩子成绩高出一截 。尽管我现在不清楚他将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更无法预言他将来成为一个多么出色的人物,但至少他因此活得自信而又快乐轻松,这就足够了 。
很多人谈到卡尔威特的教育其实算不得成功,因为小卡尔威特仅仅成为一个成绩平平的大学教授,没有成为世界知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或者别的什么家,其实我认为这是很没道理的一种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