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应对孩子的恶作剧

案例
爸爸急着要上班 , 飞飞却把公文包藏了起来 , 任由大人怎么找 , 他都不露声色;趁大人没注意时 , 他把自己藏在衣柜里 , 吓得大人到处找;妈妈要去买菜 , 飞飞却把妈妈已经放好的钱袋偷偷地从购物袋里拿出来 , 害得妈妈白跑一趟;幼儿园老师反映 , 在幼儿园里 , 飞飞也经常把小朋友的画纸、图书藏起来……5岁的飞飞最近似乎爱上了搞恶作剧 , 这令大人无比 。
分析:飞飞的行为其实是典型的“恶作剧” , 即一种以开玩笑的形式去捉弄人、使人难堪的淘气行为 。爱搞恶作剧的孩子一般富有创造性和想像力 , 他为了设计出一个有新奇感的方案来 , 需要动脑筋 , 这对智力发育无疑起到催化作用 。恶作剧还可增强孩子的独立性 , 因为这类行为的一个特点就是超越规范的界限 , 独立性的形成恰恰需要这种超越 。由此可见 , 搞点恶作剧对孩子智力发育是有好处的 , 我们不能盲目地斥责甚至惩罚孩子 。
【巧妙应对孩子的恶作剧】恶作剧行为往往是孩子无意间偶然的灵机一动 , 并不是其品德意识直接而真实的反映 。但不重视它 , 任其发展 , 也将养成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 , 势必会伤害到别人 , 也不利于其自身的健康成长 。所以 , 我们应从品德培养方面来认识孩子的恶作剧 , 分清原因 , 对症下药 。
关心孩子 , 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孩子和大人一样 , 也非常需要情感的交流与鼓励 。有些孩子因被冷落而感到孤单 , 就会故意调皮捣蛋 , 以搞恶作剧来吸引成人的注意 , 获得更多的关爱 。对此 , 家长也要反思自己 , 为孩子提供足够多的“精神食粮” , 多花时间和心思 , 主动与孩子沟通 , 倾听他们的心声 ,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 建立起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 。
冷处理 , 熄灭孩子恶作剧的"热情" 。喜欢恶作剧的孩子一般比较机敏 , 大都具有强烈的表现欲 , 通常他们并无恶意 , 仅仅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 , 或逗人一笑 。所以 , 面对孩子开玩笑的恶作剧 , 如在大人的衣服上贴纸条、把大人的东西藏起来等 , 家长不妨试用一下“冷处理” , 不和孩子计较 , 不表现出任何情绪反应 。如此反复多次后 , 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聊 , 慢慢就会没兴趣再搞恶作剧了 。
体验后果 , 让孩子长记性 。孩子之所以爱搞恶作剧 , 是由于孩子往往在有意无意地捉弄别人的行为中体会到了所谓的“有意思”、“好玩” , 而忽略了可能带来的危险或不良后果 。为帮助孩子认识这一行为可能带来的麻烦 , 我们可让孩子适当体验一下被捉弄的感觉 , 这比单纯说教的效果会好一些 。比如 , 如果孩子经常把大人的东西藏起来 , 我们也可用相同的方式惩罚他 , 把他急需要的东西藏起来 , 任他自己着急 , 故意不理睬 。通过亲身经历 , 他会明白 , 正像他不愿成为被戏弄的对象一样 , 别人也不喜欢他的恶作剧行为 。
积极沟通 , 把恶作剧变为“实验剧” 。“恶作剧”中往往包含着孩子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性 , 比如 , 孩子往鱼缸中放烟头 , 他的目的也许正是为了探索鱼在烟雾中能活多久 。对此 , 家长可和孩子积极沟通 , 要求他先把要搞的“恶作剧”内容用文字或口头表达出来 , 在审批并征得同意的情况下方可“变通”执行 。如此一来 , 恶作剧则被引导为“科学小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