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培养孩子的国际观

一个女孩问妈妈:“那个小朋友的皮肤怎么是白色的啊?”妈妈说:“因为他是个美国人 。”女儿又问:“美国人是什么人啊?为什么美国人的皮肤就白呢?”妈妈吞吞吐吐地说:“美国人就是……”
这段母女之间的对话,表面上显得平淡无奇,实际上反映了种族差异 。换句话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去感知和认识整个世界 。遗憾的是,培养孩子的国际观问题还没有引起社会和家长应有的注意 。
所谓国际观,也就是国际意识、全球意识,就是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不仅要关心自己的国家,也要了解其他国家,能从国际大背景和世界普遍适应的价值来研究问题,明辨是非,分清曲直 。
当然,抛开这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只需明确的是:培养孩子的国际观,目的是帮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让孩子更健康、更全面地成长、成才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国际观呢?
立足自己民族杨叔子院士曾经说过:“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一个没有自己传统的民族,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而是一个种族 。这就告诉我们,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是我们的根 。
培养孩子的国际观,首先是要让孩子充分了解并热爱我们自己的民族 。文明古国、丝绸之路、四大发明、唐诗宋词……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结晶 。
只有让孩子从小就去认知、去感悟,并怀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将来才能承载民族的振兴和富强 。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增加国际知识为了培养孩子的国际观,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学习国际知识 。没有相当的国际知识,国际观就无从谈起 。一般说来,国际知识包括历史、地理、经济、政治、军事和公共礼仪等诸多方面 。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先从自己喜欢的人、事、物延伸 。例如,孩子喜欢阅读,可藉由阅读世界名著、名人传记来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 。
像《格林童话》、《希腊神话》、《伊索寓言》等经典,都可以帮孩子找到解读世界各民族广阔的历史文化画卷的钥匙 。
开设多元课程目前,社会上有的培训机构、幼儿园,为了让孩子有机会与国际接轨,要求外籍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教学 。
上课时,教师会介绍各国的节庆,让孩子认识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手工课时,要大家分组制作各国的旗帜,让孩子了解日本的樱花、荷兰的风车等各国风情 。
尽量学好外语学好外国语言,就等于拥有国际观,这种看法显然绝对化了 。但是,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也是民族识别的重要标志 。掌握了一个民族的语言,对认识、了解这个民族的各方面的确是大有裨益的 。
学好外国语言,能够帮助自己跟世界沟通,能更直接、更方便地接触一个民族 。所以,培养孩子的国际观,应该让孩子尽量学好外语 。
目前,我国主要是重视英语的学习,其实,有条件的孩子,还可以选择学习日语、韩语、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等 。
儿童时期是学外语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学好一两门外语,基本上能听、说、读、写,不仅有利于国际观的形成,也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好处 。
适当国际交往增加国际知识和掌握外语,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国际交往 。在我国各大城市,经常举办有各国儿童参加的世界性活动,这是儿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广交天下朋友的大好机会,更可以培养中国儿童开放的心胸和气度,增加国际交往的经验 。
如果有机会,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类似的活动 。像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与30名中国孩子在内蒙一起举行的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至今对我们如何教育孩子还有积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