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如此稀 少

支钉烧是汝窑烧制的一大特色,有三,五,六支钉 。有芝麻钉,有线钉,有圆钉,但是以芝麻钉为常见 。无论什么钉,最关键是按规制把钉做到最小,最精致 。很多朋友看钉痕的颜色来对应香灰胎,不标准 。钉是钉色,胎是胎色,不能混为一谈 。支钉,只是汝窑烧制工艺的一部分体现,不是评价汝窑价值的标准 。

汝瓷如此稀 少

文章插图
汝窑是不是北宋官窑?除了汝窑,是否还有北宋汴京官窑?学术界争论较多,故宫专家李辉柄认为,北宋就两个官窑:钧窑、汝窑,没有另外一个汴京官窑 。官汝窑的烧造历史大约始于政和元年,至北宋灭亡(宣和六年,即1125年),只有十四年时间 。1977年,故宫博物馆在调查河南宝丰清凉寺窑址时,曾采集到与宫中传世汝瓷相同的典型标本,进行了化验,与故宫博物院提供的传世汝窑器的化验数据相同 。在装饰上,官汝窑瓷器注重釉色典雅,以纹片为美 。在烧制上,官汝窑多采用裹足满釉支钉烧造法 。在造型上,官汝窑为适应宫廷需要而设计,造型古朴凝重,有些器形源于青铜器 。釉色也相对稳定,以淡天青色为主 。这些都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 。
汝窑的支钉形状丰富多彩,造型比其他瓷窑多,它继承了唐、宋初耀州窑支钉支烧的优 秀工艺,并创造性地发展了自己的支烧特色 。《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的新发现》中说:“出土的大量匣钵、垫饼、垫圈等窑具也都区别于民窑” 。
汝瓷如此稀 少

文章插图
汝瓷之美,一直深受帝王喜爱,几代帝王为她所倾倒 。宋徽宗曾为他日夜牵挂,乾隆皇帝也曾为她亲笔题诗,汝瓷之美之珍贵可见一斑 。
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豆绿、月白等釉色 。釉面温润古朴,纯净如玉,抚之有明显酥油感觉 。釉稍透亮,多呈乳浊状,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 。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 。视之有似玉非玉之美 。有的似雨过天晴,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 。”
汝瓷如此稀 少

文章插图
汝窑是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魁首;它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用支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典型特色,其胎质细,胎泥中含极少铜元素,近香灰色;也有人说汝窑是北宋官窑,一直为古至今学界和收藏界中经常热议的话题,汝窑与北宋官窑是何关系也由于北宋官窑的窑址尚未定案,有很多问题说不清楚而不能形成定论 。不过,从宋代的行政区划中可以看出,汝州府是宋代的一个州治,而古文献记载的北宋官窑则置窑于开封府 。不同地点置两个窑口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也在情理之中 。
【汝瓷如此稀 少】传世汝瓷是汝窑的早期汝瓷,而并非北宋汝窑黄金时期的产品,自汝瓷问世以来,我国历史上每一个窑口初期产品和成熟期时的产品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汝窑也不例外,我们在研究汝瓷时万莫一叶遮目,尽管汝窑遗址已经找到,但汝瓷至今仍有不少待解之迷,急待后人去破解,为什么在国内至今尚未发现对汝窑汝瓷研究有说服力的高水平的文章问世,这就是重要原因之所在 。在国内汝瓷釉下气?廖若晨星"似乎成了鉴定识别真假汝瓷的重要依据之一 。而这种提法一不科学二不全面,它把广大的陶瓷爱好者导向了误区 。这种错误说法,也掩盖了汝瓷历史本来的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