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如此迷人

【汝窑如此迷人】汝窑常见的器型 , 包括传世器和考古发掘器 , 有盘 , 碗 , 瓶 , 樽 , 碟等等 , 有说汝窑18器 , 也有说汝窑有21器 , 实际上远远不止 。随着考古发掘的进一步深入 , 可能还会有新的器型出现 。但有一点我们需要搞清楚 , 汝窑在北宋的诞生是有制式的 , 我们从文献方面也能看到 。无论是《新礼制》参考《周礼》还是《营造法式》都能说明这一点 。另外 , 就是在考古发掘中发现 , 很多特别简单容易拉坯成型的都有陶范 , 也可以理解为磨具 。也就是说汝窑的烧制在当时是有严格规制要求的 。

汝窑如此迷人

文章插图
根据学者孙新民研究 , 从考古发掘中找到了汝官瓷器的烧造区 , 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 , 御用汝瓷晚于民用汝窑 。(图1)新近出土的大量汝官窑瓷片丰富了人们对于汝窑产品的认识 。汝窑是为宫廷烧造御用瓷 , 因烧造时间较短 , 故传世瓷器不多 。南宋周煇在《清波杂 志》中说:“汝窑宫中禁烧 , 内有玛瑙为釉 , 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 , 近尤难得 。”汝窑在宋朝已经是难得佳品 , 不用说后代了 。据统计 , 全世界目前现存汝窑传世品近百件 , 主要收藏在中国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以及英国、美国、日本等地 。
随着科学考古的发掘 , 汝窑支钉的真面目终于揭开谜底 。芝麻支钉其实很平常普通 , 就是窑工用当地的粘土随手捏制素烧而成 , 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 初期垫饼有支钉和无支钉两种 , 支钉制作较粗 , 钉与饼容易脱落 , 后期制作偏精 , 饼薄钉尖;以后再生产垫圈 , 垫圈有带支钉和不带支钉的 , 有三支和五支钉的 , 六支钉的作水仙盆用 , 粘土垫饼或垫圈制成后 , 素烧成形 , 便随时取用 , 就是如此简单 。
汝窑如此迷人

文章插图
汝窑出土器普遍存在典型出土文物特征 , 釉面腐蚀严重 , 绝大多数失亮 , 釉层灰蒙蒙的 , 绝无色泽鲜艳如新的器物出现 。这和张公巷窑出土的部分青绿色瓷器颜色鲜艳形成对比 。究其原因是因为张公巷窑烧成温度较高 , 釉面玻璃化程度较好 , 釉面硬度较高因而更加耐酸碱腐蚀 。而汝窑真品属于炻器 , 也就是半陶半瓷 , 能躲过河南地区盐碱地腐蚀的几率极小 。也证明一点 , 坊间那些满大街的如新的汝瓷并非北宋真迹 。
汝瓷始烧于唐 , 兴盛于北宋(公元1086-1106年的二十年间) , 因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 , 亦称“汝官瓷” 。汝瓷制作工艺精湛 , 用料考究 , 配方独特 , 烧成技艺高超 , 由于铁还原达到了最 佳效果 , 超越了当时所有的窑口 , 是中国青瓷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创举 。北宋后期 , 由于宋金战乱而失传 。元以来 , 历代仿烧不断均难成功 , 所以弥足珍贵 , 成为稀 世 珍 宝 。
汝窑如此迷人

文章插图
汝窑瓷器造型设计稀异 , 以烧制青瓷闻名 , 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 。汝窑兴盛前后只有二十年 , 由于烧造时间短暂 , 其制作工艺于北宋灭亡前失传 , 存世器物非常珍 稀 , 传世件极少 , 南宋时就有文献记载说汝窑在当时就十分难得 。宋元明清以来 , 汝瓷都被皇宫深藏 , 视若珍宝 , 民间因此也有“纵有家产万贯 , 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