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接受钱与消费的教育

有部分家长是反对进行这类教育的 。中国传统教育明确主张:君子喻于义 , 小人喻于利 。追逐名利是小人行为 , 让孩子小小年纪接触金钱 , 学习理财 , 会染一身铜臭 , 孩子哪里还有心思学习呢?所以 , 虽然家长为孩子买吃买穿 , 给缴学费、培训费 , 花钱游乐 , 买等 , 日常生活经济生活无处不在 , 但家长不让孩子知道这一切 。
有的家长认为 , 要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 小小年纪就让孩子接触金钱、消费、会染上好吃懒做、浪费等坏习气 。他们觉得孩子不懂花钱才好呢 。
也有家长却直截了当地教育孩子 , 有钱如何如何好 , 放手让孩子花钱 。他们认为 , 孩子养成了高消费的习惯 , 长大了就会想方法设法去赚大钱 。
看法和做法尽管不同 , 但是 , 家长已经用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进行金钱与消费方面的教育 , 只是他们的观念不同 , 因而教育的方法也就不同 。
其实 , 要不要对孩子进行金钱与消费的启蒙教育 , 并不难回答 。当前 , 我国正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 , 其中一项基本内容是:学会生存 。孩子生活在当今社会 ,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 。孩子要学会生存 , 就是学会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生存 。对孩子进行金钱和消费教育的必要性 。是不言而喻的 。关键是教什么、怎么教 , 也即教育的科学性问题 。
对幼儿的金钱与消费教育应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 让幼儿通过感受切实可见的生活细节接受教育 。幼儿期的金钱与消费启蒙教育的重点在观念教育 , 以及最初级的消费行为指导 。
认识钱币
孩子三岁以后 , 就可以学着认识纸币和硬币 。从认识元、角开始 。
认识钱币 , 不光是让孩子说得出钱币的面值 , 还应知道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价值 。如乘公共汽车时 , 让孩子去投币箱投币 , 知道有空调的公交车票比没空高的的贵 。也可以让孩子去买冰棍 , 知道不同的冰棍 , 价格是不一样的 。去儿童乐园时 , 让孩子知道五元钱可以玩哪几项游乐活动等 。
待孩子熟悉元、角之后 , 还可以接着教他认识十元、二十元、五十元 , 或者认识十元 。总之 , 应根据孩子对钱币的实际认识的多少来确定教学的深浅度 。
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有个五岁的女孩被询问钱是哪里来时 , 回答是“钱是搞活动时领导发的” 。这女孩子看到过妈妈在年终联欢会上领红包的场面 。由此可以知道 , 这个妈妈在年龄的孩子理解事物一般是依赖于具体可见的情景或事物 。现在 , 一些单位将职工工资打入银行卡 , 要让孩子懂得工资的真正意义是不容易的 。但孩子到五六时 , 家长应试着说明“钱是从哪里来的” 。
钱不是谁发给谁的 。钱是爸爸妈妈通过劳动换来的 。对这个道理 , 不光要说 , 还要让孩子理解 。如孩子早上不愿早起 , 或缠着父母不让离开时 , 可以说:“爸爸(妈妈)不上班 , 工作完不成 , 就不能为国家作贡献了 , 这样我们就没有钱收入了 。我们没钱 , 就不能买吃的 , 不能买玩具了 。”孩子虽然搞不懂其中的道理 , 却能知道上班与得到钱有关系 , 知道上班劳动(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