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 级田黄一克卖到10万元

从坑头溪的源头到寿山溪的下游结门潭,全长八公 里,出产田黄的土地仅为一平方公 里 。而且即便是“出产”田黄的地方,也被分之为:上坂、中坂、下坂和碓下坂 。四坂所产的田黄也有较明显的区别,上坂田的田黄质灵色淡;中坂田的田黄质嫩色浓;下坂田的田黄质凝腻,而作桐油色;碓下坂的田黄,质粗硬,色黝暗 。为什么同为从高山上滚入田中的母石,会在各坂的水田中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至今我们还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答案 。

顶 级田黄一克卖到10万元

文章插图
田黄的手感类似软玉,质地温润、细腻、凝嫩 。其在光线透照下,石心皆泛黄红之光,灿烂醒目,即使在寒冬腊月,也感觉温润,但如果用指甲划田黄应该不留痕迹,因为田黄寿山石的硬度大于人类的指甲 。而其余相似石头的手感则明显干燥许多 。符合手感、表皮特征,并且同时拥有“石皮”的石头,一般可初步鉴定为田黄 。
田黄的起源,据说发起于明代,不过巧合的是田黄的故事和翡翠的故事很像,都是因为商人卖东西子进城,因为一头轻一头重,顺手从田里拿块石头放在轻的那一头 。最 后被人发现,从而闻名于世 。不过这两个商人一个是农民进城卖谷子,一个是盐贩子进城卖盐 。这个翡翠和和田黄的故事如此雷同,估计是一些文人杜撰的 。以增加二者的文化趣味性 。另一个关于田黄的故事就是说的乾隆皇帝因为梦到了玉皇大帝赐给他写有“福寿天”三个字的石头,最 后被大臣们将“福寿天”解释为福州寿山的田黄 。从而乾隆皇帝龙颜大悦 。田黄也因此获得了“石帝”的称号 。
顶 级田黄一克卖到10万元

文章插图
田黄的产地分上坂.中坂和下坂三个地段.上坂是靠近寿山溪上游的地区.这里的水源好.出产的田黄透明度高.有通灵感,似玻璃一样光泽明亮.颜色以略显微黄的白色调为主 。田黄里的上品“银裹金”和“田白石”皆出自上坂区 。中坂位于溪水的中段,所产之石大多标准而规范.石质洁净湿润.色泽浓重.石上的萝卜纹纹理细密清晰.田黄中的“田黄凉石”、“金裹银”、“橘皮红”、“黄金黄”、“枇杷黄”、“鸡油黄”等极 品大多产于此 。下坂出产的田黄则石质透明度较差.多为桐油色.暗赭色.纹理较粗.是为下品 。
即使是同一块田黄,其内外色泽也不是一成不变 。除白田黄以外,大都是外浓而内渐黄淡,尤其是大而宽厚的田黄,内外一色的极少,只有形状薄、体积小的,方能内外接近一色 。萝卜纹理细致而颜色不重者为贵 。确定田黄的品相,一般要从四点入手 。首先是颜色,黄石一般呈黄、白、红、黑等色,以黄为尊,黄 色色泽越厚重纯正者价值越高 。二是手感,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光洁者价格为高 。三是透明度,位于将透未透“中庸”状态的田黄价值最 高,而且,油滑透光中杂质越少越好,纯净者为上品 。
顶 级田黄一克卖到10万元

文章插图
田黄之所以珍 稀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地球上,只有福建寿山村一条小溪两旁数里狭长的水田底下砂层才有 。且经过数百年来的连续掘采,寿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了 无数次,如今已开采殆尽,上乘的田黄早已是无价之宝 。古时即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而今已该是“两”对“斤”了,故田黄的价格涨势迅猛 。
【顶 级田黄一克卖到10万元】田坑石,狭义说指田黄类(田黄和坑头田),广义指田黄产地挖掘的独石 。田黄按皮色主要分为黄皮田黄,银裹金田黄,金裹银田黄,乌鸦皮田黄等 。黄皮田黄按不同皮色又可以油黄皮田黄,土黄皮田黄,金黄皮田黄等等,乌鸦皮田黄又可分乌鸦皮田黄,蛤蟆皮田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