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国内市场发展趋势

由于釉色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是构成钧瓷区别于其它青瓷的另一个特色 。钧釉中的紫色引人注目 。各种紫色是红釉与蓝釉互相融合的结果 。钧釉的紫斑在工艺上是将青蓝色的釉上有意涂上一层铜红釉所造成的 。后人对钧瓷的紫色的评价极高,近人刘子芬在《竹园陶说》中说“钧窑器一枚,价值万金┅┅宋时紫色如熟透之葡萄,浓丽无比,紫定、紫钧,其器皆纯色 。”

钧瓷国内市场发展趋势

文章插图
黄濬、李吉奎《花随人圣庵摭忆》“钧窑”条中曾载:“至于近代所宝贵之花盆连渣斗、鼓钉洗等,青紫相间,芝麻酱底,并缀号码者,皆为粗物,故瓷质亦特厚 。光绪初叶,乐亭刘氏极豪奢,饲猫犬饭盆,悉用钧窑,取其质厚不易损,海王村商人有以贱值得之者,彼时内府钧窑花盆内,亦不过种三文一棵之六月菊,绝无宝贵意 。曾不二十年,以欧人最重此瓷,腾涨至万金以上,识者云更二十年,钧窑恐将绝迹国中矣 。”可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数国人不识古钧瓷的精、粗,大量的古钧瓷以低廉的价格流入欧美市场 。伦敦大维德基金会、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哈佛赛克勒美术馆所藏钧瓷,大部分购于20世纪早期 。直至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的收藏市场兴盛后,人们才发现这类老窑瓷大部分早已在欧美市场流通,然而国内却少见 。
钧窑瓷的胎质虽不精细,甚至胎色泛灰,深色者几乎呈褐色,但胎骨坚硬 。釉色为多次施釉,釉层肥厚、平静腻润,并时有流淌现象,且釉面常有扭曲的蚯蚓走泥纹 。
钧瓷国内市场发展趋势

文章插图
北宋时钧窑已影响河南省内一些瓷窑,金元时期影响面更为扩大,不仅今河南省内烧钧窑的瓷窑有了显着增加,而且影响及至今河北、山西两省,形成了一个钧窑系 。但是钧瓷的早期历史仍然很不清楚,一些唐代遗址只是提示钧窑早期与唐代花瓷有关 。钧窑形成窑系在北方诸窑中是最晚的,时间延续到元以后 。
钧窑烧制工艺也有参考唐三彩,分二次烧制:第 一次为素烧,然后通体施釉第 二次入窑烧制釉变彩 。满釉支烧工艺,也称“裹足支烧”,是指在器物通体施满釉层,入窑烧制时,用细小的支钉支烧器物,烧成后支钉可以被打掉,器物的底部除了一些细小的支钉疤痕外,通体有釉 。这种精工制作的方式在北宋以后就不再普遍使用了,只在一些具有礼制性功用的高 档器物上偶尔使用 。
钧瓷国内市场发展趋势

文章插图
经过金代的恢复发展,元代钧瓷生产继北宋末期生产淡雅精美钧釉瓷的高峰后,在一次进入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钧瓷产品种类丰富、产量巨大、影响广泛,在北方地区成为主流产品,形成了庞大的钧窑系 。目前考古发现元代生产钧釉瓷的窑场遗址多达数百个 。
【钧瓷国内市场发展趋势】历来被鉴赏家称为钧瓷光泽的灵魂,无乳光者不为正宗地道的钧瓷 。优等钧瓷的色泽不同于玻璃和金属亮丽的直射浮光,也不是木头石块暗浊的光色,而是具有凝厚深沉、含蓄耐看的艺术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