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化解宝宝的恐惧情绪


慢慢化解宝宝的恐惧情绪

文章插图

2岁的牛牛一副小反叛的模样,事事有他自己的主意,天不怕地不怕 。可是,细心的妈妈却发现,碰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碰到黑咕隆咚的晚上,牛牛就显得特别的乖乖,偎在妈妈身边,似乎很胆小的样子 。两种形象反差如此巨大,妈妈不禁奇怪起来 。
宝宝表现
宝宝到了2岁左右,随着进入第一反叛期,他们的恐惧情绪也逐渐显露出来,而且还相当明显 。他会突然变得十分胆小,害怕黑暗,害怕陌生的物体,害怕动物 。和他平时动不动“我自己”不同,每每这个时候,他就会跑到爸爸妈妈身边寻求保护 。
这种退化行为与反叛期犟头犟脑的表现反差实在太大,让爸爸妈妈又好气又好笑,甚至还使一些父母产生了疑惑:难道孩子的心理有问题?
原因分析
宝宝伴随反叛出现的恐惧情绪,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这个时候宝宝恐惧情绪的发展,正与反叛期有关 。
长到2岁左右,宝宝可以熟练地走路了 。他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索,不愿意再受大人的束缚,表现为地十分“叛逆” 。
正是由于他还缺乏经验,单独行动存在不少的危险性,因而孩子会本能地对陌生事物、黑暗等让他感觉不可知、无法把握的、陌生的事物和情境十分害怕 。这种伴随反叛期出现的恐惧情绪,其实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 。
动物世界也有这样的例子,刚刚学会走路的小豹,胆大的往往会因为碰到别的动物、落崖等意外而夭折,反倒是胆小谨慎的小豹子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恐惧胆小也是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防御本能 。
宝宝可能惧怕的事物
这个时期宝宝惧怕的事物,主要和自己个人的安全有关 。
自然现象:噪声,火,水(游泳时害怕下水),黑暗 。
身体行为:痛(打针),身体突然失去支持(坠落),突然移动(滑滑梯) 。
周围环境:陌生人,陌生动物,想象出来的怪兽 。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加,恐惧的对象也会发生变化 。和个人安全有关的因素会逐渐淡化,而和社会关系有关的恐惧明显增加,譬如,他们会害怕别人的嘲笑和轻蔑等 。
贴心叮咛
宝宝的恐惧虽然是一种负面情绪,但对宝宝的人身安全具有积极意义,而且这种莫名的恐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退,爸爸妈妈不用担心 。
不过,也不要跟着小题大做 。
做一个体贴的爸爸妈妈
提供安全依恋
宝宝和亲人之间具有一种有亲情相联的心理关系,亲人自然然成为宝宝寻求保护的首选目标 。当宝宝感到恐惧,到大人身边寻求保护时,爸爸妈妈要有足够的敏感,及时给予宝宝帮助 。
一个微笑、一个抚摩就可以安慰宝宝 。
爱心提醒:不要因为在大人眼里是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对孩子麻木迟钝,漠不关心,敏感细心的爸爸妈妈才能给宝宝提供“安全港湾” 。
避免两种错误:
忽视宝宝的恐惧情绪,宝宝寻求帮助时,不以为然,甚至训斥他胆小;
竭力安慰宝宝,夸大事件的严重性,强化孩子的恐惧,使他把负面情绪和事件永久性联系起来 。
锦囊妙计:关注的重点是马上转移宝宝的注意力,不知不觉地淡化他的恐惧情绪 。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事物
等宝宝的情绪稳定下来后,爸爸妈妈可以陪着宝宝一起慢慢认识让宝宝恐惧的事物,帮助他认识事物的功能和名字 。随着对事物的深入了解,宝宝自然就不怕了 。
贴心提示:
万一你竭力开导、耐心解释,宝宝依然恐惧,不要着急,不要生气,给他一个安慰,给他一些时间,让宝宝慢慢探索,慢慢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