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啃老族”


什么是“啃老族”

文章插图
概况
“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 。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 。“啃老族”年龄都在23-30岁之间,并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 。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
生活状态
曾有一谜语形象生动地刻画出这帮“啃老族”的生活状态,说的是“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而谜底就是“啃老族” 。
统计数据
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城市里,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 。“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 。
[编辑本段]类别
据中国媒体调查,目前“啃老族”主要有以下六类人:
一、是大学毕业生,因就业挑剔而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约占20﹪;
二、是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他们觉得在家里很舒服 。
占10﹪左右;
三、是“创业幻想型”青年,他们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却没有目标,缺乏真才实学,总是不成功,而又不愿“寄人篱下”当个打工者 。
占20﹪;
四、是频繁跳槽,最后找不到工作,靠父母养活着 。
占10﹪;
五、是下岗的年轻人,他们习惯于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紧张繁忙的工作相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就离职,约占10﹪;
六、是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苦脏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呆在家中,占30﹪ 。
原因及事例
原因:现在的啃老族的诞生多半是因为儿时父母过于溺爱的行为而导致的 。大多数啃老族们因为从小依赖父母习惯了,失去了在生活中和社会上独立自理的能力,而且也养成了懒惰和只接受别人的劳动果实的习惯,因而长大了还只会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 。
啃老族生活现状调查:
啃一口书本啃一口父母 。
3年前,他从复旦大学某文科类专业本科毕业 。
如今,当年的同窗好友,或顺利完成研究生学业,或在事业上小有成就 。而他,考了4次研,都以惨败告终,无奈“啃”了3年老 。
刘文彪(化名),27岁,熟悉的朋友都叫他“彪哥” 。
◎为创大业想考研
在大学时,刘文彪是校团委调研部副部长,曾以精彩的竞选演说当选学院团学联主席;在全国大专辩论赛上,他是复旦大学辩论队主力队员 。在学校里,他是风云人物,“彪哥”的名号也随之流传开来 。
大三第二学期,他决定不找工作,专心考研 。“我想在中国政坛上干一番大事业 。考研是第一步,因为在我看来,学历意味着话语权,本科生说话的分量显然比不上博士 。”
刘文彪直到大学毕业都没通过英语四级考试,难度更高的考研英语成了他面前最难的一道坎 。
第一次考研,他准备了8个月,其间每天至少学习12小时 。大学最后一学期开学时,他看到了考研成绩:全部不及格,英语只有36分 。“彪哥”随后开始漫长的考研“苦行僧”生涯 。
◎4次落榜渐孤独
毕业后近3年的时间内,刘文彪没有找过工作 。
第一年,由于长期坐着看书,他的体重从87公斤猛增到99公斤,英语考分则从36分增加到40分 。另外,总算有一门专业课及格了 。
第二年,他虽每天坚持锻炼2小时,体重始终维持在100公斤以上,同样停滞不前的还有考研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