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有助文化水平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 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处于一种混沌状态 , 还不能把自己和周围环境区分开来 , 没有任何自我意识 。而动作的逐渐发展使孩子逐渐认识到自己和物体的不同 , 逐渐开始能够将自己和周围环境区分开来 。由于爬行 , 婴儿不断地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 , 认识到自己运动和客体运动的关系和区别 , 因而更能够区分自己和环境 。
美国医生丹普尔等倡导的被动爬行模式:婴儿通过一定数量(150—250次/回 , 每日5—6回)的被动爬行训练 , 然后在父母的帮助下进行半被动的爬行训练 , 再过渡到主动爬行和越障碍爬行 。爬行需要四肢和大脑的充分协调 ,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外界信息刺激 , 对开发他们的智力有明显的效果 。
雷蒙·达德人类研究所在研究原始文化发展过程发现:允许婴儿自由地在地上爬行的民族比严格限制婴孩爬行的民族 , 文化或技术水平要高 。婴儿爬行的动作还有助于训练婴儿眼睛、手部及脑部协调的发展 , 对日后的其他活动 , 如写字、玩玩具等均有帮助 。
心理学家W·温格的研究也指出:在印第安落后民族和其他落后民族中也出现允许婴儿在地上自由爬行的个体 , 文化水平及智力商数相对较高的现象 。
【爬行有助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