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宝宝长牙的异常情况


解读宝宝长牙的异常情况

文章插图
并不是每个宝宝长牙都是一帆风顺的,有的宝宝长牙时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特殊情况 。比如乳牙长得过早或过晚等 。本文中,我们就宝宝长牙可能出现的几种异常情况做个解答 。
乳牙早萌——诞生牙和新生牙
孩子出生时就有牙齿萌出,称为“诞生牙” 。出生后1个月内,就有乳牙萌出,称为“新生牙” 。诞生牙和新生牙多见于下颌乳中切牙 。这些牙齿多数没有牙根或牙根短小,有的极度松动 。由于诞生牙和新生牙有影响婴儿哺乳及脱落后被婴儿吸入气管的危险,所以常常被拔除 。
如果诞生牙和新生牙不松动或松动不明显,在吮乳时,由于下切牙对舌系带的摩擦造成舌系带的创伤性溃疡 。在此情况下,可以改变喂养方式,用汤匙喂养、调磨或拔除患牙 。
早萌乳牙应与上皮珠鉴别 。上皮珠是新生儿牙槽黏膜上出现的角质珠,是类似牙齿的白色球状物,米粒大小,可出现一个、数个至数十个 。上皮珠是牙板上皮剩余所形成的角化物,并非真正的牙齿,可自行脱落,非牙齿的过早萌出 。
乳牙萌出过迟
婴儿出生后1年内,萌出第一颗乳牙,均属正常范围 。如果超过1周岁,甚至1岁半后仍未见第一颗乳牙萌出,超过3周岁乳牙尚未全部萌出为乳牙迟萌 。此时需查找原因,排除是否有“无牙畸形” 。个别乳牙萌出过迟较少见,全口或多数乳牙萌出过迟或萌出困难多与全身因素有关 。如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营养缺乏等,佝偻病患儿的乳牙能迟至出生后14~15个月才开始萌出,并往往伴有牙齿发育缺陷 。
遇到这种异常情况,应进行临床咨询 。
萌出性龈炎
是乳牙萌出时常见的暂时性牙龈炎 。沿牙冠的牙龈组织充血,但无明显的自觉症状,随着牙齿的萌出而渐渐自愈 。萌出性龈炎多是由于牙齿萌出时,牙龈常有异样感,使孩子用手指、玩具等触摸或咬嚼,导致牙龈黏膜擦伤 。
萌出性囊肿
乳牙萌出前,临床上有时可见覆盖牙的黏膜局部肿胀,呈青紫色,内含组织液和血液,有萌出性囊肿之称 。
一般不会影响牙齿的萌出,若萌出受阻,则需去除部分组织,使牙冠外露 。
【解读宝宝长牙的异常情况】乳牙萌出过程中,如果确实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建议家长进行临床专科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