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口语训练的方法


低年级口语训练的方法

文章插图
【低年级口语训练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口语训练,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笔者简要介绍几种口语训练的方法 。
教师领说 。根据低年级儿童内在的语言发展不够完善和他们富有模仿性的特点,可先由教师领说,然后让学生分别照说 。这种模仿式的口语训练,既可帮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又能克服方言土语,学说普通话 。
看图说话 。它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是作文训练的基本功 。教师先出示插图,让学生看一幅图说一句话,然后让学生看一幅图说一段话,最后让学生把几幅图连起来,逐步口述图意 。通过训练,学生的表达不仅清楚、完整,而且形象生动,富有想像力 。
范文引路 。入选课文的语言一般都是规范化的精炼的语言,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范文,让他们领会作者是怎样用词造句、条理清楚地表达文章思想内容的,然后通过问答、分析、复述或讲故事、讲演等形式,让学生努力把范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时间长了,范文对学生所起的潜移默化作用就会日渐明晰 。
创设情境 。语言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先得有客观现实的“境”,人们心理才会有所反映,才会把看到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 。这种练习方式可就地取材,简单易行 。教师可以让学生临时观察各种静物、动作、外貌等,然后让学生描述出来 。
各种结合 。语文是学生学习各门功课的基础工具,各种教学都离不开语言表述 。因此,不仅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各科教师都应该对学生在回答问题、口述课文、发表意见中出现的语病及时指正,使各种语言表达因素互相参透、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形成一个良好的口语训练环境 。
(宿豫区井头乡马窑小学 赵志进)



卢勤:今天孩子成长的四大缺失
按音符培养口齿伶俐的孩子



“哆”—有目的、有计划
许多家庭在对孩子进行语言能力培养和训练时,往往缺乏计划性、目的性、系统性和持久性 。
一些家长在孩子咿呀学语时,经常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或逗孩子玩的目的教孩子说话,而到孩子二三岁时,错误地认为孩子大了自然会说话而撒手不管了,以致错过了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因此,家长要注意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 。
“来”—伴随快乐感、有趣感
学语言不是枯燥地模仿 。那种家长说、孩子学的单调模式是不容易奏效的,而且常常遭到孩子的拒绝 。因为有些语言,特别是那些较难理解或较难发音的词语,孩子一时半会儿讲不出来,如果家长硬逼着他们“鹦鹉学舌”,只会使孩子感到紧张和痛苦,失去对学语言的兴趣 。因此,家长先要发现孩子对什么最感兴趣,这可能包括吃的东西,如冰激凌、糖果或饮料等 。
当孩子按照要求做了某件事或完成了某项任务,家长就可以用这些东西奖赏他们,但更多的是要用语言,用家长快乐的表情,用拥抱或亲吻来对孩子表示鼓励 。除此之外,家长应该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游戏,在游戏中教孩子说话 。开始的时候,时间可以定得短一些,大约2~3分钟,然后逐步延长,形成常规 。
“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环境 。家庭成员的语言水平、文化修养、家庭藏书情况、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兴趣等,都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家庭成员,特别是和孩子接触最多的家长,一定要注意提高文化素养,注意语言美,使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