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争强好胜心理如何正确引导

儿童争强好胜心理如何正确引导?在《爸爸2》中 , 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杨阳洋有点争强好胜心理 , 如果游戏失败 , 往往会伤心哭泣 , 后来在爸爸的教育下才慢慢缓解 。其实 , 争强好胜已成为目前很多孩子非常显著的一个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 , 为此寻求帮助的父母比比皆是 。
争强好胜不等于上进心
当下 , 很多人混同了进取心和争强好胜的概念 , 使得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 。争强好胜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横向比较的方式 , 是指一个人事事处处都希望超过和压倒别人 。这种情绪会恶性蔓延 , 滋生烦躁、嫉妒或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 , 既不利于正确地认识自我 , 也不利于良好的人际交往 。而上进心是个体过去与现在之间的一种纵向比较 , 是一种不断要求上进 , 立志有所作为的心理状态 。争强好胜是把自己与别人比 , 上进心则是把自己的现在与自己的过去比 , 两者有本质区别 。
争强好胜源于社会环境影响
儿童争强好胜主要与成人不正确的引导有关 。生活中 , 成人总是有意无意地要求孩子争第一 , “看谁第一个吃完”、“看谁第一个坐好”、“看谁第一个画完”……这样一种暗示 , 慢慢会让孩子认为只有第一才是成功者 。在涉及到一些对抗性的活动中 , 成人过于在意结果 , 孩子赢了就眉开眼笑 , 表扬奖励 , 输了就冷若冰霜 , 甚至指责孩子 , 这样做的结果是 , 进一步让孩子坚信只有得了第一 , 才会获得表扬和肯定 , 从而强化了孩子的争强好胜心理 。
事实上 , 孩子争强好胜 , 不能说对错或好坏 , 只能说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 , 需要成人的正确引导 。幼儿园教师作为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专业教育工作者 , 应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 同时为家长提供合理建议 , 家园配合 , 发挥儿童争强好胜的积极面 , 避免争强好胜的消极面 , 从而培养具有上进心的儿童 。
【推荐阅读】
看“懒妈妈”如何巧妙地教育宝宝
学龄前期孩子的成长教育包括哪些
【儿童争强好胜心理如何正确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