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放心120-护理天地

【产褥期,放心120-护理天地】

产褥期的母体变化
本文章关键词:产褥期请输入关键词搜索更多信息2005-1-3113:25:54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的一段时间,一般为6周 。

   产褥期的母体变化

   1、生殖器官的变化

   产褥期变化最大的是子宫,胎盘娩出后的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为子宫复旧 。

   (1)子宫体的复旧:胎盘娩出后,子宫体肌肉立即收缩,成为坚实质硬的器官,宫底位于脐下一横指左右 。产后最初2天子宫复旧变化不大,继后复旧较快,产后10天子宫降入骨盆腔,但需产后5~6周方能恢复到未孕前之大小 。产后子宫重约1000~1200g;一周后降至500g;2周后降至300g,直至产褥期结束时降至50g左右 。子宫复旧是每肌细胞明显缩小的结果,而非肌细胞数目的减少 。

   (2)子宫内膜再生:胎盘排出后,子宫胎盘附着面立即缩小至手掌大,面积仅为原来一半,致使开放的螺旋小动脉和静脉窦压缩变窄和栓塞,出血逐渐减少直至停止;产后第2周末,子宫胎盘附着面已缩小至直径3~4cm大 。产后,胎盘附着部位血管迅速栓塞、组织坏死脱落,从阴道排出,子宫内膜修复 。大约于产后第3周,除胎盘附着部位外,子宫腔表面均由新生内膜修复,胎盘附着部位全部修复需在产后6周时 。

   (3)子宫颈的变化:分娩后子宫颈相对呈松弛状态,宫颈局部充血水肿呈环状 。子宫颈肌纤维收缩缓慢,产后2~3天宫口仍可容2指 。一周后宫颈基本恢复正常外形,宫口仅容指尖,10天后完全闭合,可以坐浴,不致受感染 。产后4周子宫颈完全恢复正常形态,仅因分娩损伤,子宫颈外口由未产圆形变为“一”字形横裂口 。

   (4)阴道、外阴及盆底组织:阴道腔于产后逐渐缩小,阴道壁肌张力逐斩恢复,产后3周阴道粘膜皱臂重现,但于产褥期结束时并不能完全恢复至未孕时的状态 。处女膜在分娩时撕裂成为残缺不全的处女膜痕,阴道后联合多有愈合的伤痕,致使会阴呈不同程度缩短,大阴唇不再覆盖阴道口 。分娩后,外阴轻度水肿,产后2~3天自行消退,会阴部伤口在3~5天内愈合 。盆底肌肉及筋膜在分娩时过度扩张,常驻肌纤维部分断裂,约需2~3周逐渐恢复,但难以恢复到妊娠前的原状 。如果产妇的肛提肌、会阴深部肌肉层及筋膜受损严重,以后则可能导致阴道前壁膨出,甚至于子宫脱垂 。因此,正确处理第二产程、适时进行会阴切开,以及产后及时准确缝合修补,显得十分重要 。

   2、全身各系统的变化

   (1)心血管系统及血液: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于产后2~3周恢复正常;但在产后最初72小时内,由于子宫收缩、胎盘循环停止,大量血液从子宫进入本循环,加上妊娠期间过多的组织间液回吸收,总循环量增加15~25%,特别产后24小时内,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脏病患者极易发生心力衰竭 。产褥期血液处高凝状态,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和凝血激酶因子于产后2~3周内降至正常,白细胞总数于产褥早期仍高达2.0×1010/L,中性增多,淋巴及嗜伊红细胞相对减少 。

   (2)泌尿系统:正常分娩后第2~5天为产褥得尿期 。于孕期发生的肾盂、输尿管生理地性扩张,约需4~6周开始恢复正常 。由于分娩过程膀胱受压、粘膜水肿充血,肌张力减弱以及会伤口疼痛,不习惯于卧床姿势排尿等原因,容易发和不能完全排净尿液或尿潴留,并增加泌尿系感染的机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