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鼓上的小米粒教案反思( 二 )


5、播放歌曲 , 幼儿跟着音乐旋律徒手打节拍 , 在三、四乐句时 , 幼儿按节奏表演米粒跳跃(高低) 。
6、教师教唱 , 幼儿学唱歌曲 。
1)分句学唱:教师唱一句 , 幼儿学一句 。
2)师生接唱:教师唱第一句 , 幼儿接唱第二句 , 然后互换 。
3)完整学唱: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敲节奏 , 然后配乐完整学唱 。要求:唱出第三、第四乐句的强弱 。
7、尝试表演:试着自己请音乐边唱边表演歌曲内容 , 表现出米粒跳跃的不同力度 。
三、游戏:《我是鼓 , 你是小米粒》
1、地板代表鼓 , 幼儿蹲在“鼓”上 , 部分幼儿扮演敲鼓的人 , 部分幼儿扮演米粒 , 边唱边游戏 。敲鼓者用手敲地板 , 或快或慢 , 或轻或重 , 扮演米粒的幼儿相应地变化跳跃动作 。(游戏角色可以轮换 , 反复游戏 。)
2、引导幼儿给歌曲取名 。“小朋友 , 这首歌好听吗?可是这么好听的歌还没取名字呢?现在 , 我们一起来帮它取个好听的名 , 怎样?”(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内容帮歌曲取名 , 教师小结 。)
教师:小米粒还可以在很多地方跳舞 , 你们觉得还可以在哪里跳呢?(幼儿自由回答),然后随音乐出活动室(我们现在到到操场这个“大鼓”上去跳舞吧) 。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的音乐课《鼓上的小米粒》 , 在今天的活动中 , 小朋友表现得特别棒 , 不但学会了歌曲 , 还能够边唱边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从整个活动的效果来看 , 幼儿兴趣浓 , 参与的积极性高 , 较好的实现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活动中 , 以幼儿喜爱的乐器——小鼓“唱歌”的形式导入活动 , 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
我把学唱歌曲与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相结合 , 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感受、体验击鼓的不同力度和频率与鼓面上的小米粒的动态变化的关系这一物理现象 , 获得知识和经验 , 有效地帮助了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 避免了生硬的歌词解说 。另外我在“小鼓还能怎么唱”和“鼓敲击轻、重引起的米粒变化”的环节中 , 请幼儿大胆想象、操作和体验 , 为幼儿提供了探究和表现自己的舞台 。
其次 , 是教学的组织方面 ,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 我注重游戏教学的方法 , 动静交替 , 层层递进 。在活动中 , 注重以游戏形式贯穿始终 , 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 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 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 充分体现愉快教学给小朋友带来的乐趣 。比如在扮演米粒跳舞和最后的《我是鼓 , 你是小米粒》的游戏中 , 幼儿玩得特别高兴 , 在玩的同时体验了敲鼓的轻重与小米粒的动态变化关系 。
在幼儿操作感受鼓点的震动方面没有顾及全体幼儿 , 只有部分幼儿上来操作了 , 其他的幼儿都是旁观者 , 并没有亲身体验 。《纲要》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 , 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 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 。”本来 , 我也想多准备些鼓 , 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 , 但我担心孩子们会乱 , 米粒撒在地上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而取消了这个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