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鼓上的小米粒教案反思


大班音乐活动鼓上的小米粒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大班音乐活动鼓上的小米粒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 , 活动准备 , 活动过程 , 活动反思等内容 , 通过鼓上的小米粒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 熟悉歌曲的旋律与内容 , 有兴趣地学唱歌曲 , 并能用肢体表现音乐中的强弱、快慢 , 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音乐活动课 , 快来看看鼓上的小米粒教案吧 。
活动目标:
1、通过鼓上的小米粒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
2、熟悉歌曲的旋律与内容 , 有兴趣地学唱歌曲 , 并能用肢体表现音乐中的强弱、快慢 。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 , 理解歌曲意境 。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 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
活动准备:
彩色小米粒;音乐碟片;五个大鼓、鼓槌若干 。
活动过程:
一、出示鼓和米粒 , 引出歌曲 。
播放音乐《小鼓响咚咚》入场 , 坐好后教师出示小鼓 , 并用小鼓表演一段节奏:∣× ××∣× ××∣××× ×∣× —∣“是谁在唱歌?”(引出“小鼓在唱歌”) “小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教师用鼓槌一敲 , 鼓就会振动起来 , 发出“咚咚”的声音 。
)“我们一起跟着小鼓来唱歌吧 , 小鼓怎么敲 , 我们就怎么唱 。
幼儿模仿小鼓唱歌 , 边唱边拍出小鼓的节奏:
A:∣×××∣×××∣××××∣×—∣;
【大班音乐活动鼓上的小米粒教案反思】B:∣××××∣×××∣××××∣×—∣;
C:∣ × ·×∣×××∣××××∣×— ∣;
小鼓还能怎么唱?(引导幼儿敲出不同的节奏 , 其他幼儿学唱、学拍 。)
二、通过老师的演示 , 引导幼儿理解歌词 , 并学习演唱 。
1、鼓的声音哪里来 。
“鼓的声音是它振动起来才发出的 , 我们怎样才能看到鼓在振动呢?”老师出示彩色米粒:“看 , 小米粒漂亮吗?它不但漂亮 , 而且还会跳舞呢!今天 , 小鼓和米粒要做游戏呢 , 请你仔细听、认真看” 。
2、教师交代要求 , 幼儿探究击鼓轻重过引起的米粒变化 。
教师:“等会 , 我们把米粒放在鼓面上 , 分别用轻、重不同的力度击鼓 , 小朋友看看米粒有什么变化?”幼儿探索 , 教师巡回观看、指导 。提问:“小鼓唱得怎么样?”“米粒跳得怎么样?”得出结论“小鼓唱得响 , 米粒跳得高” , “小鼓唱得轻 , 米粒跳得低” 。
3、幼儿模仿米粒 , 听辩老师击鼓的轻弱 , 边念边表演以上两句歌词 , 要求幼儿在跳的动作上表现出强弱 。
4、教师:“这个有趣的游戏还可以唱呢 。”老师边击鼓边范唱歌曲 。(根据歌词内容把握敲击的轻重快慢)提问:
1)小鼓是怎么唱歌的?(“咚咚咚”地唱歌)米粒是怎么跳舞的?(蹦蹦跳跳)
2)小鼓唱得响 , 米粒怎么样?(小鼓唱得响 , 米粒跳得高 。)小鼓唱得轻 , 米粒又怎么样?(小鼓唱得轻 , 米粒跳得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