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珍品极度稀有

宋代汝窑青瓷尽管在色调上深浅不一,但都离不开“淡天青”这个基本色调 。这种冷暖适中的色调以其素雅清逸,适应了北宋时期上层社会所推崇的“清淡含蓄”的审美情趣,使汝瓷成为宋代诸瓷之首,并一直受宠于宫中 。

汝窑珍品极度稀有

文章插图
【汝窑珍品极度稀有】汝窑瓷的胎体主要分为:灰胎、香灰胎、黄白胎、白胎,而烧成后的露胎处多呈肉红状,值得注意的是,支钉烧造者的支钉痕处并非露出胎质,应为支钉胎痕 。从釉质上看,汝窑陶瓷主要以青色为主色调,有天青、粉青、豆青、卵青、虾青、月白、乳白、天蓝等色 。多为一次施釉,也有二次施釉或补刷 。釉中亮泡如珠,有泡若晨星之说 。放大镜下的瓷釉似云雾,如流云,多蕴蒙泡,内侵泡不一而论 。高古汝窑瓷历经800余年沧桑岁月,按物质运动必有自然氧化,行话称之“开门” 。当然,在密闭条件下,古瓷不能充分氧化,就算宝光莹润、无明显外变,但也必有内变,有心者用高倍放大镜观之久已则必有所悟 。在器型上,汝窑既有仿商周青铜礼品的造型,也有宋代的实用器型,其中以仿青铜礼器器型为贵 。其工艺特点是裹足,足底施釉,支钉支烧,钉痕小如芝麻,色白而闪黄,呈不规则分布 。而从纹饰上看,它的釉面呈现极细的冰裂纹,即蟹爪纹,而无纹者极少 。
据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推论:“从宋微宗崇宁五年,上溯到哲宗元祐元年,是汝瓷发展的鼎盛时期 。当时,北宋皇 室,不惜工本,命汝州造青瓷,是因定州白瓷有芒,统治者认为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 。汝瓷自此选为皇 室御用珍品,亦称汝官瓷 。
汝窑珍品极度稀有

文章插图
釉面开片是汝窑的一大特色,按开片的形式分为直开片、斜开片、大开片、小开片 。按开片形态可分为蝉翼纹、蟹爪纹、鱼鳞纹等 。
喜爱汝窑瓷器的朋友,如果经常用放大镜看瓷器,会看到釉内十分漂亮,有密集重叠的光球光团,光团内有一小光核 。这是釉内由玛瑙沫被光照后所产生的光学物理现象,这些球状体是大小不同的、统一的标准圆,无一例外 。现代人研究应加上随光变化的光学效应,这种光学效应与釉内大量玛瑙沫折射有关 。
汝窑珍品极度稀有

文章插图
任何一件瓷器都是由两大部分组成,那就是瓷胎和釉面,我们常见的瓷胎多为白色,而汝窑的瓷胎却与众不同 。汝窑的胚体事实上它是需要有一定的含铁量,陶土,是从田里挖出来的,大概含有3%左右的氧化铁,需要氧化铁在胚体里面让表面的釉药形成一种比较深沉的颜色,透过还原烧的方式,能够让釉药产生一种更蓝的色调,所以我们需要陶土的撮合 。像瓷土,烧制出来的青瓷颜色就比较浅一点,没有深沉的感觉,透明度也比较高一点,像这样的瓷土我们要让它有层次不一样的色泽的话,就必须要加入部分的陶土,甚至最多要加入60%~70%,所以瓷土在汝器的胚体作用里面,一般来说是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对发色帮助不如陶土对发色的帮助大 。以灰色调为主的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都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 。
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 。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 。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 。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 。”汝州张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润,手感如玉 。有青如天、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