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田黄再创高峰,玩家惊呼:贵过钻石!

田黄据说发现于明代,清人施鸿宝《闽杂记》记载:(明代)有位农人进城卖谷,因担子一头轻一头重,便顺手从寿山村稻田里拿了块被人从田里挖出扔在一边的黄石头,放在担子轻的一头,路过致仕在家的文学家曹学佺门前,曹发现这块黄灿灿的石头很喜欢,便买了下来,于是田黄“遂著于时” 。

天价田黄再创高峰,玩家惊呼:贵过钻石!

文章插图
田黄(Field-yellow stone),是出产于中国福建省寿山乡寿山村的一种著 名珍 稀篆刻名石,莫氏硬度为2.3~3度,与其它产自寿山的石材统称为“寿山石”,田黄为寿山石中最 优良的品种之一 。田黄因其产量稀 少,而显弥足珍贵,清朝时曾受到皇帝的宠爱,早有易金三倍之说,如今在拍卖市场上更是价格火爆,最 高价达每克15万之众!田黄中最 高 档的品种是田黄冻石 。辨识田黄的三要素是皮、格、丝,三要素!皮就是天然形成的一层石皮,格是田黄在迁徙中留下的裂痕(一般都已经自然填充)呈红色或者黄 色,丝就是一种天然的貌似切开的新鲜萝卜的纹路,只有具备这三要素才能够确定为田黄!
萝卜纹,这是田坑石常出现的,甚至有这样的判语:无纹(萝卜纹)不成田,无格(长度很短很细的红色筋格)不成田,无皮(因多是仔石,故往往有石皮)不成田,这都可以判明是是否为田石的参考 。萝卜纹并不光出在田坑石上,但有一点,即使不是田石,也往往是好石才有萝卜纹,只是萝卜纹不及田黄绵密,且细而弯些 。
天价田黄再创高峰,玩家惊呼:贵过钻石!

文章插图
【天价田黄再创高峰,玩家惊呼:贵过钻石!】
田黄自明末曹学佺发现其价值以后,历经几次大规模的挖掘,如今资源越发稀 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能看到许多较大、品质较好的田黄,而现如今,市面上这种优质的田黄越来越少,价格飙升也在情理之中 。因此,要想低价购买田黄一定要慎重,购买前一定要做好鉴定工作 。
因为田黄是二次生成的,也就是说在千万年以前的寿山石由于地质、气候等因素使得寿山石脱离山体,从山上滚落到寿山村田黄溪前的的田地里,由寿山溪水和泥土的特殊元素长期浸沁而成 。因此,在滚落的过程中反复碰撞形成众多的微细的裂缝,经过千万年浸沁就形成了田黄所特有的筋格 。
天价田黄再创高峰,玩家惊呼:贵过钻石!

文章插图
石皮:多数田黄的外表都有黄 色或黑色的皮层包裹着,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挂皮,形态变幻无常,虽然也有一些田黄因为色皮极薄,一经雕刻打磨即被清 除,但田黄的颜色都不是表里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乃至泛白 。这种色彩的变化规律,块头大的田黄尤为明显 。萝卜纹:凡是透明度较强的田黄,在强烈的光线下观察,它的肌理往往隐约可见到一条条细而密的纹理,其形状犹如刚刚出土的白萝卜纤维,故有“萝卜纹”之称 。红筋:红筋是指田黄表层偶尔出现的红色筋络,红如血,细如丝,俗称“红筋”又叫“血丝” 。它是田黄在迁移过程中产生的细裂纹,经土壤中氧化铁渗透而形成的格纹 。
经历了几年的沉浮,以田黄为代表的印石板块今年似乎仍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特别是许多当代作品在被资本介入炒作数轮后呈现疲态 。而在北京的一场秋拍中,一枚约148克重的“龙石”款田黄方章经过多次激烈竞拍之后,以1500万元落槌,加上佣金成 交价为1725万元,每克单价仍超过10万元 。无独有偶,在西泠秋拍中,一尊重量约为108克的“清早期·田黄七宝罗汉像”也拍出了931.5万元的高价 。以克论价,似乎已成为不少稀 缺的资源型藏品的价值评估方式 。